
郭滿福,男,1945年5月出生,196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天水市委黨校退休干部,2005年退休以來,自籌資金創辦郭川鎮趙那村文體學校,始終懷著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懷,為家鄉,為群眾源源不斷地奉獻著自己的余熱。

“離而不休獻余熱”是十里八村老百姓對郭滿福老師的一致評價,這位身材瘦弱、衣著樸素、為人慈祥的老人,離休后不甘寂寞,發揮余熱,表現出一位共產黨員的精神追求。他雖已退休多年,但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牢記黨的宗旨,信念堅定,不論在職還是退休,保持共產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信念一直沒變;心系黨和群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近50年的黨齡證明了“共產黨員,永不退休”的光輝使命。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郭滿福老師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完美地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市、縣、鎮各級領導干部的一致好評和黨員群眾的普遍贊譽。

堅定理想信念 樹立黨員形象
一個黨員在本職崗位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就為群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為趙那村農民文體學校第一負責人,郭滿福老師深深知道他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或間接,部分或全部的影響到身邊同志的創業激情。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平時工作中,郭滿福老師時時處處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衡量、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黨的觀念,加強黨性修養,按照黨章的規定履行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決定,珍惜黨的光榮稱號,以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鞭策自己,把每一位老黨員、優秀黨員當作自己的折射鏡,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他總是以“與人為善”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把黨組織的溫暖通過自己傳輸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召周圍的同志,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自己身上閃耀發光。

勇于開拓創新 積極發揮余熱
郭滿福同志把“共產黨員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作為自己的左右銘, 從2013年春開始,他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利用村內閑置的原趙那小學,先后自籌10萬元,維修校舍、圍墻,平整場地。并勸退住在學校里的村民騰空教室,辦起了全市第一家村級農民健身示范點(清水縣趙那農民文體學校)。由市體育局發證確認四名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教授太極拳、劍、刀、功夫扇,健身舞。2015年參加全市第二屆廣場舞大賽,在65個代表隊中進入決賽,獲得入圍獎,2015年6月和7月,文體學校與天水老年大學、天水老年書畫研究會開展了聯誼交流活動。通過他的努力,爭取到天水市圖書館、天水市民政局、天水市蔬菜辦和清水縣教育體育局價值16000多元的各種圖書以及天水市體育局、清水縣教育體育局捐贈的價值60000元的體育健身器材,鼓勵有能力的村民先后捐贈1萬多元的辦公活動經費,為學校正常開展活動創造了條件。同年,在縣委組織部和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他親自籌備創辦了趙那村史館,共設陶瓷古家具、農耕農具、圖片郵票、社火服裝等四個展室,倡導村民自愿捐贈各類展品,增強了群眾參與村級文化生活的自覺性。在鎮政府投資援建的村文化廣場上,他又自籌23000多元配置休閑桌椅、涼亭、公示牌和詩(詞)碑,即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又提升了趙那村的整體文化底蘊,是全村老百姓公認的“大好人”。他牽頭成立的趙那農民文體學校,被天水市體育局確定為天水市第一家“市級農民健身示范點”;被清水縣民政局、清水縣民間組織管理局,確定為清水第一家農民文體學校;被清水縣婦女聯合會確定為“婦女之家示范點”和“留守婦女陽光家園”。2015年,郭滿福老師個人被評縣委、縣政府評為“十佳清水好人”榮譽稱號。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郭滿福老師創辦的農民文體學校,倡導趙那村廣大村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帶動下,周圍群眾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質,提升了創建精神文明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又倡導了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帶動下,左鄰右舍一起維護周邊環境的穩定和諧、美麗舒適,為全村的移風易俗做出了榜樣。尤其是在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活動中,郭滿福老師的所作所為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為趙那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郭滿福老師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郭滿福老師的一貫宗旨,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是郭滿福老師的人生格言。年歲已高的郭滿福老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不平凡譜寫了一曲退休干部的不朽贊歌。他退而不休,退而不改初衷,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揮余熱,始終保持著對黨和人民強烈熱情的精神,將深深印在黨員群眾心里,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好榜樣,時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新時代的黨員干部。

(郭滿福收集的《人民日報》)

(郭滿福收集的《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