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縣委、縣政府全力把握清水發展事業的新使命、新內涵、新要求、新機遇,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科學決策,親力親為,努力開創了“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奮力實施了“5551”發展戰略,全力打響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精心描繪了城鄉巨變新畫景,努力推進了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強力推進了民生改革和社會事業進步,黨的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新境界。為喜迎中國共產黨清水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清水縣屬媒體將推出【夯實基礎 砥礪奮進】專題,對近年來清水縣取得的輝煌成績進行專題報道,為努力開創清水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夯實基礎 砥礪奮進】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清水縣以建設全省牛羊大縣為目標,以發展畜牧科學示范點為載體,以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為前提,以保障畜產品市場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緊緊圍繞“重點發展肉牛,適度發展生豬,積極扶持養雞,適地發展養羊”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興小區、建基地,強科技、扶龍頭,重防疫、保安全,抓品牌、促銷售、增效益”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畜牧產業建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據悉,截至“十二五”末,全縣畜禽飼養量達443.57萬頭(只),比“十二五”初增長25.3%,其中黃牛飼養量達26.24萬頭,雞飼養量達343.96萬只,豬飼養量達53.14萬頭,羊飼養量達20.23萬只,出欄各類商品畜禽196.94萬頭(只),肉、蛋、奶產量迅速提升。牧業產值、人均牧業純收入分別達6.66億元和1600元,比“十二五”初分別增長125%和72.8%,畜牧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之一。

規模養殖蓬勃發展。通過大力推進轉變畜牧養殖業生產方式,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先后建成了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宇新牧業、嘉泰牧業、康順豬場、海達豬場、太陽豬場等一批畜牧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各類標準化小區142個,規模養殖場213個,養殖專業村121個,規模養殖戶13501戶。畜牧業一改長期以來零、散、亂的傳統型發展模式,正向著標準化、科學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特色產業逐步顯現。蛋雞產業初具規模。在縣科技養殖示范園區和東關養殖示范園區的示范帶動下,建成土門蒼下、金寨、永清鎮西李溝等養雞小區(場)15個,發展規模養雞戶1389戶,飼養量達320.89萬只,蛋雞養殖規模不斷發展壯大。肉牛產業重點發展。緊抓全省20個肉牛產業大縣建設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堅持 “分散搞繁育,小區吊架子,園區抓育肥,部門搞服務,協會促流通,企業深加工”的肉牛產業發展模式,先后將建成了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引進嘉泰牧業萬頭肉牛繁育基地、宇新牧業等龍頭企業,大大促進了清水縣肉牛產業大縣建設步伐,推動了全縣畜牧養殖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截止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養牛小區62個,百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場60個,養牛專業村57個,發展規模養牛戶4420戶,肉牛規模飼養量達14.5萬頭,占肉?傦曫B量的55.3%。

生產布局更加合理。通過反復調研論證,確立了“重點發展肉牛,適度發展生豬,積極扶持養雞,適地發展養羊”的產業發展思路和“東南部山區黃牛、中部川區蛋雞、西部林果區生豬、林緣區放養雞”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東南部秦亭麥池、年莊、草川磨兒、豐望磨上咀等養牛小區(場)為主的肉牛繁育基地;以中部川塬區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宇新牧業為中心的肉牛繁育和奶牛養殖基地;以縣科技養殖示范園區、東關養殖示范園區等為主的蛋雞養殖基地;以賈川林河、郭川孫山生態養豬小區等為主的生豬養殖基地;以秦亭張呂、山門關山等為主的林緣區生態放養雞養殖基地,實現了優勢產業向自然資源豐富、群眾積極性高的地區集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呈現出的“重點突出,示范帶動,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清水:畜牧業成農民致富支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