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十四次黨代會以來以來,清水縣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強縣和旅游富縣戰略,緊緊圍繞“弘揚先進文化,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深化體制改革,豐富文化生活,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著力繁榮文藝創作,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全力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宣傳水平,全縣文化旅游廣播影視各項工作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得到了長足發展。

文化投入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旅游設施建設顯著提升。該縣先后建成了軒轅橋、軒轅湖公園及水舞廣場、溫泉大道、牛頭河十里風情線、軒轅大劇院、上邽生態園、溫泉游客服務中心、軒轅殿、軒轅祠,18鄉鎮綜合文化站、266個農家書屋、鄉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及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

圍繞特色文化品牌,奮力推進文藝精品創作。該縣著力做優做精軒轅故里特色文化旅游名片,編排了舞蹈《軒轅鼓舞》;開辦了《軒轅講堂》;編輯出版了《華夏文明的曙光》、《清水文化》、《趙充國》、《軒轅故里民間故事集》、《清水碑文研究》等系列文史書籍;成功創排了西秦腔歌舞傳奇劇《軒轅大帝》,創排了舞蹈《崛起》、《清水謠》、《天邊》、《小青蟲的夢想》節目被央視《大風車》欄目收錄;編排的《擰麻姑娘》參加了省電視臺雙聯晚會演出,更好地宣傳推介了清水,提升了清水知名度。

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加強。落實免費開放資金,確保“四館一站”和趙充國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面正常免費開放。每年都積極組織開展城鄉社火調賽、春節綜藝晚會、燈謎晚會、民俗非遺節目展演、電視秦腔大賽等多項群眾文化活動。堅持開展“千臺大戲送農村”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同時每年都堅持舉辦書畫、攝影作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區域間的文化合作和交流。

切實強化工作措施,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全縣1萬多件文物和1190多冊古籍全部建立了數據檔案庫。加強殘損文物修復保護。對博物館200多件殘損文物進行了整理拍照和重新建檔,將100多件書畫報省博物館修復。加強李崖遺址等野外文物發掘保護。共發掘西周中期墓葬10多座,李崖遺址和魯恭姬造像碑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切實加強館藏文物安全。

堅持遵循市場法則,強力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強了軒轅文化研究工作;全力抓好文化旅游產業培育發展和產品開發營銷工作;堅持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堅持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原則,成功舉辦了軒轅文化節暨清水溫泉消夏養生旅游節,極大地助推和拉動了縣域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介了清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