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清水>>正文
清水4人在奉獻天水·十大人物暨道德模范表彰中獲獎(圖)
(2017/2/23 15:28:07)  來源:清水縣委外宣辦  打印本頁

  2月22日,第六屆“‘建行杯’奉獻天水·十大人物”暨天水市第五屆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在秦州大劇院隆重舉行。從頒獎典禮現場獲悉,清水縣共有4人在此次表彰大會中獲獎,其中永清鎮豐盛村村民張招琴榮獲天水市第五屆道德模范之誠實守信模范獎,郭川鎮趙那村村民郭滿福榮獲天水市第五屆道德模范之敬業奉獻模范獎,同時郭滿福也獲得“奉獻天水·十大人物”提名獎,清水縣“一對一”獻愛心協會會員張海莉榮獲天水市第五屆道德模范提名獎,土門鄉豐盛村村民劉引菊榮獲“奉獻天水·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先進典型是時代的旗幟,做人的楷模,行為的榜樣。以先進典型為鏡,可以知不足、靜心靈、升境界。自2011年以來,清水縣就連續六年表彰了各行各業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共計663名,在全縣掀起了以先進典型為榜樣,自我加壓,追趕先進,爭當先進,學先進、比貢獻的熱潮,激發起全縣上下立足清水、建設美麗新清水的強大動力,凝聚起奮勇拼搏、攻堅克難的巨大力量。同時,為省、市推薦各類先進模范人物奠定了基礎。

  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為第六屆“建行杯”奉獻天水十大人物獲得者:清水縣土門鄉豐盛村村民劉引菊頒獎

  劉引菊,土門鄉豐盛村村民,因照顧盲人鄰居25年而被眾人熟知。其實,劉引菊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孝老愛親的家庭里,常年耳濡目染讓她從小就懂得與人為善,孝敬長輩的道理,成家后的劉引菊越發的賢良慈孝,通情達理。婚后沒幾天,丈夫王福潤就在外地打工去了,家里剩下了年事已高的公公和身體殘疾的婆婆,照顧公婆和經營莊稼的任務就落在了她一人身上,但她無怨無悔。細心體貼地如同親閨女一樣照顧著公公婆婆,每天起早貪黑,里里外外,忙忙碌碌的,這個清貧的家在她的辛勤操持下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雖然劉引菊在家是一位精明能干,孝順老人的好妻子,但她最為人稱贊的還是她25年來始終照顧著一位盲人鄰居,給他洗衣做飯,燒炕掃院,風雨無阻。劉引菊的這位盲人鄰居名叫王啟財,今年已經68歲了,膝下無兒無女,孤苦伶仃。“63年了,要是沒有這一家子人,沒有引菊,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劉啟財老人說,“我5歲的時候一場病讓我看不到東西,從那時起,引菊爺爺就開始照顧我,一家三代照顧了我一輩子。”“從我嫁到豐盛村的時候,瞎爺就什么都看不到,婆婆囑咐我的第一句話就是,瞎爺是我們家的一口人,我們老了,你一定要照顧好他。”劉引菊牢牢的記住了婆婆話,從此,她就從婆婆手里接過了照顧瞎爺的“接力棒”,擔負起了照顧這個可憐老人的重任,二十五年如一日,她對老人就像對自己的親父母一樣孝順,老人的吃穿住行她都記在心里,掛在嘴邊。給老人洗衣做飯、照顧起居,陪老人拉家常,扶老人曬太陽,在她的悉心照顧下孤苦的老人家生活的很快樂很幸福。村里人給王啟財老人起了個外號,大家都叫他“幸福”,“一輩子有人端吃端喝,生病了有人忙前跑后,你說幸福不幸福,”村民劉巧英說。

  冬天的天氣總是早早的就黑了,下午5點多,豐盛村屋頂早早就飄起了裊裊炊煙。在劉引菊家的廚房里也傳出了一陣忙碌的聲音,她開始為一家人準備晚飯。而在劉引菊家的炕上,一股濃濃的暖意充滿了整座屋子,三位老人圍坐在炕頭上,高興的聊著天,他們從村里的往年軼事,到王啟財的眼睛,無話不談。劉引菊公公說:“啟財脾氣不好,面條煮的軟了不行,稀了也不行,只要一點不順心,就罵引菊,可這孩子從來都不計較這些,時間長了也就習以為常了。”“我脾氣不好,有時候就罵人,可這家人從來都沒有跟我計較過。村里人都叫我幸福,我最幸福的時間就是在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肉喝酒,孩子們給我買的茶葉、煙酒堆的像小山一樣,”王啟財老人動情的說。

  都說愛的種子能發芽。劉引菊言傳身教感人至深的行為,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的三個孩子,他們不僅孝順自己的爺爺、奶奶,更是對王啟財老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俗話說鄰里一家親,在劉引菊看來,他能和王啟財老人成為鄰居就是緣分,她不忍心看著鄰居挨凍受餓,艱難地生活,就是憑著這份熱心財使她一如既往地堅持了下來。

  三代人照顧一個不相干的人,現在看劉引菊一家人,一代人比一代人孝順,真是讓人羨慕。從劉引菊一家人身上我們看到,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時候,誰都有別人照顧的時候,如果我們做好了榜樣,教會兒女孝敬老人,等我們動不了了,相信兒女也會孝敬我們,這是劉引菊一家人給我們做的榜樣。

  天水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正茂為“敬業奉獻道德模范”清水縣郭川鎮趙那村村民郭滿福頒獎(左四為郭滿福)

  早上8點多鐘,郭川鄉趙那村農民健身活動中心的音樂準時響起,伴隨著優美的樂曲聲,趙那村農民健身活動中心的學員們也開始起舞鍛煉。干凈平坦的場地,新建的圍墻,粉刷如新的墻壁,晨練的村民,這一切都向人們展示著這個村里的新面貌。

  就在1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寸草雜生,是村民們放羊牧牛的地方。殘破的墻壁,破損的玻璃滿地都是,廢棄的教室里被村民們堆滿了雜物,跟眼前這個干凈整潔,處處充滿活機的市級農民健身活動中心相比真是天上地下。“這都是郭老師的功勞啊。以前這里是我們村的學校,自從學生搬到中小以后,這里就廢棄了,是郭老師一手看著重新修了一遍,現在就成了群眾鍛煉休閑的好地方。”村民雷嘗嘗說,“如今,我們也是早晚鍛煉,不用躲躲藏藏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的好了”。

  雷嘗嘗口中的郭老師名叫郭滿福,今年已經71歲了,是郭川鄉趙那村村民,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天水市委黨校的退休老師。見到郭老師時,他正在忙著給學員們放音樂。郭老師高高的個頭,清廋的身影顯得他精神矍鑠。郭老師說,他以前在農業社的時候給大隊當過記賬員,當過小學老師,2005年的時候從天水市委黨校退休。退休后的他沒有呆在城市享受生活,而是回到了趙那村,為全村建一所休閑娛樂的好地方成了他退休后的新“工作”。

  位于郭川鄉西部的趙那村,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鄉村,舞太極扇、耍太極拳由來已久,“剛退休回到村里的時候,看到村民們都在自家屋里鍛煉,有的還到村上的輾麥場上鍛煉,把輾麥場弄的坑洼不平,大多數群眾都有意見。看到這個情況后就想能不能建一個公共場所,讓村民有一個固定的地方鍛煉。正好村里的學校搬離以后一直荒廢著,如果能把學校重新修善一下,即保護了公共財產,也讓群眾有了鍛煉的地方”。郭老師是一個說干就干的人,2013年的一天,他找到村書記王繼曉,給他說了自己想建農民健身活動中心的想法,王繼曉聽后拍案叫好,兩人一拍即合。就這樣,由王繼曉書記負責動員村民將占用的教室騰出,他負責籌集資金,不到一天時間,郭滿福要修農民健身活動中心的事就在全村傳開了。“村民們非常支持這件事情,大家將占用的教室很快就騰出來了,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像我們村的趙金珠,叫來了鏟車給學校平整場地,整整三天,一份錢都沒有要”。郭老師給我們細數著為建場地出了不少力的群眾,卻只字未提他自己。“剛開始籌建學校的時候,郭老師是最忙的一個人,可以說,趙那村農民健身活動中心是郭老師一手辦成的,他自己籌資12萬多元,將圍墻、屋頂,玻璃、門窗都換成了新的,而且到處奔波,為建成學校立下了汗馬功勞”,王繼曉說。

  2015年的4月10日,是趙那村歷史性的一天,就在這天,清水縣郭川鄉趙那村市級農民健身活動中心舉行揭牌儀式,至此,趙那村200多戶人有了一個集學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活動中心。健身活動中心的建成有著郭滿福老人不懈的努力和四處奔波的身影。

  趙那村農民健身活動中心剛建成的時候,大家都對在公眾場合跳舞感到尷尬,只有不到10個人的隊伍。“那時候人少,郭老師一家家的上門動員,慢慢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現在已經有50幾名隊員了。”王繼曉書記說。“現在到我們健身隊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30來歲,有兩口子參加的,有婆媳參加的,群眾的積極性非常高,現在已經基本上形成了早晚鍛煉的習慣”。

  郭滿福說“以前村里跟村里打交道的都是同齡人,一天見面也不怎么交流,自從健身隊建起來以后,大家天天在一起跳舞,這讓村民關系變得非常融洽,老少更加和睦,婆媳關系也改變了。現在鄉親們參加健身非常的積極,就連鄰村都到我們村上來跳舞了。今年我們的健身隊作為唯一一支農村健身隊參加了天水市廣場舞大賽,獲得了“入圍獎””

  就在農民健身活動中心慢慢的有了眾多“粉絲”以后,不滿足的郭滿福老師又有了新“心事”,“有的群眾喜歡體育鍛煉,有的喜歡下象棋,還有的喜歡寫字畫畫刻根雕,沒有個地方也不行。而且就在村口有一大片空地,村民們亂扔垃圾,嚴重影響村里的環境衛生,這些事必須要想辦法解決了”,于是郭老師又開始四處奔波,給鄉上打報告,在群眾家里做工作,開始忙著籌建趙那村各種文化展館和村里小廣場的事。為此,郭川鄉在實際調研了趙那村文化廣場后積極行動,為趙那村建成2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一處,至此,郭川鄉趙那村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態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

  村史博物館、拳劍歌舞室、象棋樂器室、根雕刺繡室、圖書閱覽室、書法繪畫室也在他的奔波下和鄉政府的支持下慢慢的建了起來。“像織布機、輾子等老物件都是村民自愿捐出來的,還有農業社時期的記賬本、糧票是我留下來的,我攢了十年的郵票也在這里展出,就是要讓村里的年輕人不要忘了村里的歷史”,郭滿福指著村史博物館的老物件說。

  如今的趙那村,干凈整潔的巷道,環境優美的小廣場,一件件優美的書畫作品,一件件精雕細琢的根雕作品,讓這個西部鄉村到處充滿著一種催人奮進的氣息。“村里的第一熱心人,如果沒有郭老師,趙那村就不會有今天的這種變化的”,這是趙那村全體村民對郭滿福老人的評語。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蒲朝暉為“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清水縣永清鎮豐盛村村民張招琴頒獎(左四為張招琴)

  拾金不昧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在清水縣永清鎮豐盛村就有這樣一個值得人尊敬的人,她叫張招琴。今年53歲,是一位普普通通、淳樸善良的農村婦女。

  2015年8月26日上午,張招琴從一開門就忙活起來。那天生意很好,買化肥、地膜的顧客絡繹不絕,她忙著幫顧客數化肥、裝化肥,收化肥錢,不知不覺就十點多了。她在店門剛目送一位裝好車的顧客遠去,眼球卻突然被店附近角落一個黑色手提包所吸引。她加快腳步走過去,撿起手提包,感覺沉沉的,不知裝的是什么東西。她進店打開包一看,不禁嚇了一跳。原來包里裝的是錢,有封好的百元大鈔,也有整理好的一沓零錢。小心將包重新拉好的她,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丟了錢的人肯定急壞了。她心想:自己現在去外面問人,肯定會有人趁機冒領。她再仔細想想:這包落下的位置離店近,莫非是哪位顧客忙于裝貨,把提包的事忘了。她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回憶了早上和每位顧客打交道的場景。猛地,有一幕閃入她的腦海。早上開門不久,有幾個農民來買化肥,其中有一個手中好像提著黑包,他隨后幫忙抬化肥了,難道是他掉的?要真是那位顧客落掉的,他一定會回來找的。

  張招琴思忖再三,將包小心地放在了店鋪的床底下,并及時撥通了老板的電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希望好心的老板也能幫忙尋找失主。又給丈夫打了電話,善良的丈夫也贊同她的做法。

  那天接下來的時間里,張招琴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包不見了,她想:來他們店里的的顧客,大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每一分錢都是從黃土里辛辛苦苦刨出來的,要是她推斷得沒錯,那位顧客現在肯定急壞了。她就這樣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失主,可一直到了下班,也沒有盼到那焦急的身影。她怕關了店門,那失主找來了會更著急的,便給丈夫打電話讓把飯送來,繼續等著失主。可一直等到快晚上十點了,還是沒有任何音訊,他們只好回家了。

  剛回到家不多一會兒,老板打來了電話,告訴她那失主抱著一絲希望打來電話了,當得知包在他們店里時很激動也很感激,連夜坐車來取了,讓她去店里一趟。

  張招琴聽到這里,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了,那晚雨下得很大,她又和丈夫冒雨趕到了店里,失主已焦急地在門口張望。一進店,她借著燈光打量了失主一番,確定是早上手提黑色包的顧客。她又經過仔細查問確保無誤,才小心地從床下取出包,交給失主,并再三叮囑他:“你再好好清點一下,看合適著沒。”失主打開包,仔細看了看,口中激動地說:“大姐,合適著哩,太謝謝你啦,你可真是大好人啊,我該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恩情啊!”他隨即從包里掏出一些錢往張招琴手里塞,還直說:大姐,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張招琴一把將他的手推開說:“兄弟,咱們都是農民人,掙每一分錢都不容易,你能找到東西,我就很開心了。”

  “當天晚上我發現自己把錢弄丟了之后,都急瘋了,我的父母、妻子都急哭了,那可是家里所有的積蓄啊,當時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我們都感覺錢沒有希望找回來了,沒想到錢還能回到我的手上,真是太感謝張大姐了。”失主白永紅說。原來失主是清水草川鋪鄉教化村農民,當天進城取出多年的積蓄準備回村里收購核桃,結果粗心大意就把裝錢的包弄丟了。“找到錢后我非常感激,真心地拿出一點錢感謝張大姐,她硬是沒接,后來我收的核桃給她拿了一袋她還是拒絕了,她的這種高尚品德真是令人感動”白永紅說。

  張招琴拾金不昧不是第一次了,據村民說,十幾年前,張招琴在村子的巷道里撿到一張6000元的存單,交到了信用社,后經過多方聯系找到了失主。“那個時候存單都沒有密碼,憑單子就能把錢取走,如果她把錢據為己有誰也不知道”。

  張招琴不僅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格,而且在工作中也十分的敬業,恪守誠信。“她在我店鋪里工作快15年了,一直兢兢業業,所有的日常經營都交給她,我信任的就是她的人品”店鋪老板楊登榮說。

  其實張招琴家里經濟條件也不好,日子過的緊緊巴巴,丈夫在縣城里當裝卸工,她自己的工資每月也僅僅只有一千多一點,但是她面對這么多的現金巨款,這些錢可能超過或接近她幾年的薪水。然而,毫不猶豫的歸還失主,還一再拒絕失主的酬謝。她只是說,她做了該做的事情,不想讓這件正確的事摻雜其他因素。

  張招琴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為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傳遞著良好的社會風氣。張招琴的這一舉動充分體現了農村勞動婦女的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風貌,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營造出一種和諧、文明、美好的社會環境。她拾金不昧的行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這也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需要我們繼承并發揚光大,感動是瞬間的,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是永恒的。

  (張海莉榮獲天水市第五屆道德模范提名獎)

  張海莉,女,58歲。在清水縣經營一家服裝專賣店。2012年6月份她在張金霞事跡的感動下加入清水縣“一對一獻愛心”貧困兒童資助協會,她也成為了協會中年齡最大的志愿者,她經常下鄉開展資助走訪活動,雙休日也不營業。

  2012年12月,張海莉到清水縣永清鎮馬溝村做貧困兒童調查,當她來到30多歲的李國安家時,看見一個約摸八九歲的小姑娘正在家里做飯,兩只小手凍得通紅。她問小女孩會做飯嗎?小女孩稚嫩地說自己不僅會做飯,還會洗衣服。聽了小女孩的話后張海莉落淚了,城里這么大的孩子大部分連基本家務都不做,但這個可憐的小姑娘大冷天的卻在洗衣、做飯。

  通過了解,張海莉得知這個生于2003年的小姑娘名叫李娜,她還有一個出生于2005年的弟弟叫李斌斌,兩個孩子都在上邽小學上學。他們原本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前些年,李娜的爸爸突患疾病,最后發展到下肢癱瘓,后來到北京去才檢查出是由于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誤診給耽誤了,現在只能坐在輪椅上。她的爺爺年老多病,也癱瘓在床。因為家庭貧困,她的媽媽離家出走后就再也沒有回來。當時李娜娜和弟弟年齡還小,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就是62歲的奶奶。看著孩子的目光,張海莉決定,自己資助這兩個孩子。

  從那以后,張海莉不僅給姐弟倆資助學校的開支,逢年過節時,她還給孩子們買些新衣服、學習用品等所需之物來看望他們。現在這兩個孩子只要一見到張海莉就喊“媽媽”。別人只要問張海莉家有幾個孩子,她也總說有三個。

  一對一獻愛心協會的同事說:“現在的張海莉雖然已經年逾60了,但她依舊隨志愿者團隊走村串戶,開展資助活動,作為一名年近60歲的人,她顯得依舊年輕美麗,人生因奉獻而精彩!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就是她快樂充實的秘笈。”

攝影相關圖片
古城天水的春天,從.....(圖) 天水在線帶你趕一場山貨集(圖) 天水雞年的年味為什么辣么的濃? 天水市丁酉年春祭伏羲活動綜述(圖 天水伏羲廟第四天秦腔演出掠影(圖 丁酉年春祭伏羲典禮(組圖) 天水伏羲廟第三天秦腔演出掠影(圖 丁酉年春祭伏羲之迎獻飯儀式(圖) 秦州區大門關峽村耍社火(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