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把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有效抓手和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助推脫貧攻堅的創新舉措,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工程,探索實施“優勢產業+微媒直銷+全媒體推廣+全民參與”的電商扶貧清水模式,全年實現電商銷售額6931萬元,其中蘋果網上銷售額達到2200多萬元,果農直接增收500余萬元。
技術培訓走在前列。大力推行“1+1+N”電商人才培訓計劃,為每個行政村率先培養1名大學生電商村官、帶動培養1名電商帶頭人、引導更多群眾學習電商、開辦網店。舉辦電商骨干培訓班1期50人,電商精準扶貧培訓班1期15人,電商夜校10期2300多人,特別是加強與天水在線的合作,推行微信直銷活動,降低了農民參與電商的門檻,從培訓、建群、發布二維碼到加好友、發朋友圈、發紅包、發地址,再到果園采摘、現場發貨,通過3個階段9個步驟,簡單搞定農特產品的網上銷售,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了果農直發,蘋果、核桃銷售價格與線下相比,提高了2—3倍,直接增加農民收入500萬元以上。
基礎建設干在實處?h財政整合涉農資金200萬元,推進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2017年新建成村級服務點100個,實現了貧困村電商服務點全覆蓋,全縣已累計建成18個鄉鎮電商服務站、229個村級電商服務點,行政村網絡寬帶覆蓋率100%,極大的推動了互聯網技術在貧困山區的推廣應用,目前個人網店、微店已發展1200多家。同時,全縣統一指導培訓、統一印制包裝、統一品牌打造、統一宣傳推廣、統一監管服務、統一物流配送,“六個統一”保姆式的全程服務,解除了果農銷售中的后顧之憂,形成了抱團發展的格局,為群眾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基礎保障。
政府推動集中發力。堅持把電商扶貧作為全縣脫貧攻堅“十二大重點工程”之一,整合利用各類資源,采取縣鄉村三級書記齊抓、院縣合作推動、全縣干部助力、文化與產品融合、監管服務跟進等舉措,全力推進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先后邀請袁丫丫公益代言清水核桃、甘肅名中醫張正海代言清水土蜂蜜,舉辦天水農校學生電商扶“蘋”創業實踐行動暨甘肅銀行天水分行5元公益扶“蘋”行動、天水師院助力清水電商扶“蘋”行動、全縣3000干部助力電商扶貧行動,形成了“干部學生全動員、全家老少齊上陣,兒女在外接訂單、父母在家發蘋果”的集群效應。
專家把脈破除瓶頸。針對干部群眾認識模糊、思路狹窄,網絡銷售方法不多、渠道單一、農產品網上銷售難等問題,縣委、縣政府于10月成功舉辦甘肅•清水首屆“優勢產業+電商扶貧”論壇,邀請魏延安等6位全國知名電商專家為電商產業把脈問診,研究破解全縣電商發展人才短缺、品牌不優、物流不暢難題,全縣近800干部群眾聆聽講座,堅定了立足核桃、蘋果等優勢產業發展電商的信心,明晰了 “以微信直銷為支點,專業平臺運作為方向,做優農產品品牌為基礎,加快物流快遞建設為保障”的電商扶貧基本途徑。
典型引領高速帶動。大力推行“1+10+100”電商扶貧行動,依托眾創空間和電商中心,組建“416”服務保障團隊,培育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電商龍頭企業1家,打造草川鋪水泉村、郭川鎮宋川村等電商扶貧示范村10個,開展“十佳電商先鋒”評選活動,涌現出了返鄉創業青年楊波、蘋果詩人白宏應、執著電商扶貧的村官李歲虎、“小果大夢”電商創業團隊等一批先進典型,為全縣電商發展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了全縣數萬名群眾參與電商發展,激發了全民搞電商的熱情。
宣傳推廣持續發力。采取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方式,通過電視、報紙和微信、微博、網站等全媒體大力宣傳清水特產,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11月初,央視財經頻道“厲害了我的國•中國電商扶貧行動”清水專場直播在遠門鎮成功舉辦后,引發了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甘肅日報等主流媒體的持續關注,各大網絡紛紛轉載,借助央視網的媒體優勢和各大媒體的轟動宣傳,縣委書記親自代言蘋果,清水蘋果成了“明星果”,清水特產刷爆了網絡和微信朋友圈。據統計,節目播出后,全縣蘋果銷售量比平常翻了5倍,日均訂單最高的村達到了2000單,每天出售蘋果3萬多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