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水縣搶抓春節前后外出勞動力返鄉的有利時機,瞄準貧困戶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和務工需求,按照“一業一訓、一技一訓”的要求,在18鄉鎮組織開展電焊工、鋼筋工、挖掘機裝載機操作員、汽車駕駛員、電工、果樹工、家政服務員、電商等8個工種的培訓。截止目前,共開展各類培訓39期3580人,其中精準扶貧戶2670人,完成技能鑒定1945人,有力地促進了培訓質量的提升,拓寬了就業的渠道。

繼續抓好勞動技能培訓工作。今年全縣計劃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6540人,已完成培訓3580人。為了進一步擴大技能培訓的宣傳和影響,搶抓春節后勞動力尚未完全外出務工和春耕生產未全面啟動的有利時機,各鄉鎮、各幫扶單位將結合“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的制定,再次掀起培訓高潮,確保有培訓需求的貧困戶、已脫貧戶和非貧困戶技能培訓全覆蓋,讓廣大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就業和高質量就業。

繼續抓好技能培訓管理工作。在現有8個培訓工種的基礎上,新開設建筑砌筑工、架子工、鄉村旅游、賓館服務員等4個工種的培訓課程,使全縣技能培訓工種達到12個以上,滿足群眾“菜單式”選學的目的。同時,對歷年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進行造冊登記,按國家標準對取得初級工證書滿三年的,通過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申請中級工鑒定考試,切實提高技能水平。

切實加大勞務輸轉工作力度。堅持省外輸出和省內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相結合,著力壯大和培育勞務產業,不斷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持續加強與天津市河北區的協調對接和溝通交流力度,不斷拓展延伸服務鏈條,推動東西扶貧協作邁向縱深;重點面向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創建勞務基地,積極構建以“長三角”為龍頭、“京廣”為兩翼,西出東進、南北并舉、輻射全國的勞務輸轉格局,實現勞務輸轉組織化和集約化。繼續堅持“2+6+N”勞務品牌培訓模式,年內新注冊2個以上的勞務品牌,全年輸轉農村富余勞動力7萬人,創勞務收入13.3億元;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務輸出機制,年內輸轉貧困人口勞動力6350人,創勞務收入1.14億元以上,切實實現“勞務輸轉脫貧一批”目標,為打贏全縣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