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帶隊深入永清、白沙、新城、黃門等4鄉鎮采取實地查看、聽取匯報、部門點評的方式,就春季建園、果園后續管理、行道樹栽植、危房改造、“一戶一策”項目建設等當前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進行了現場觀摩督查,要求各鄉鎮要轉觀念、抓質量、求突破,迅速掀起春季農業農村工作新高潮。
縣領導周偉東、丁旺喜、王新強、周建新、馬小平、成接福等一同參加現場觀摩督查活動。

在觀摩督查中,馬越垠一行先后深入永清鎮清隴路行道樹補植、雙場村香菇大棚種植點、蘇屲村2000畝核桃蘋果后續管理及冬油菜套種示范點,白沙鎮元坪村3000畝核桃園后續管理、桑園村1000畝核桃園后續管理及200畝花椒新建園點,新城鄉大陸梁3000畝核桃園后續管理、謝山村2000畝核桃新建園示范點,黃門鎮臺子村1000畝核桃園后續管理、樊家村1100畝新建核桃示范園等現場,詳細了解春耕生產、精準扶貧項目等各項工作進展情況,聽取各鄉鎮在農業農村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舉措,并現場進行點評。

永清鎮雙場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全村254戶中建檔立卡戶有133戶,未脫貧戶8戶,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該村利用氣候濕潤、植被豐富、交通方便的優勢,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方式方法,動員8戶建檔立卡戶自愿投入互助資金貸款入股,盤活閑置土地15畝,搭建雙層拱形塑料香菇大棚20座,為困難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堅強支撐。
馬越垠詳細了解了雙場村香菇大棚種植發展規劃、銷售渠道、技術保障、管理模式等情況后,馬越垠說,“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同步小康的關鍵。永清鎮要依托優勢產業,學習借鑒“三變”改革典型經驗,探索“村社合一”的發展模式,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轉變經營理念,打造“股份農民”,讓貧困群眾深度參與到產業發展全過程、各環節,與經營主體結成利益共建共享的香菇種植發展模式,為香菇產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證,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在實地觀摩督查了4鄉鎮以果樹建園建設為主的各項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情況后,馬越垠指出,這次觀摩活動主要任務是對各鄉鎮的春季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實地調研,看亮點、比實績、找差距、理思路,督促各鄉鎮搶時令、抓進度、保質量,全面掀起以果樹建園建設為主的各項農業農村工作新高潮,為實現年度脫貧攻堅預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各鄉鎮要以這次現場觀摩會為契機,進一步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理清思路,通過比、學、趕、超,要活思路、保重點、謀長遠,全面推進以春耕生產、精準扶貧項目建設為主的各項重點工作。
馬越垠要求,當前,正值春耕生產、精準扶貧項目建設的關鍵時期,各鄉鎮、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實抓緊抓好各項工作。一要認真謀劃脫貧產業,圍繞“一長兩短”產業建設,著力抓好短期產業培育,拓寬增收渠道。二要認真探索果園后續管理機制,摸清核桃產業發展現狀,針對不同樹種,不同年份,不同區域分類施策,因勢利導,從高接換優、配方施肥等方面推進果園的規范化管理。三要持續加大道路管護力度,按照“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原則,積極組織群眾進行分段養護,分段清掃,重點要加強對排水溝和路肩的日常管護,做到定時養、隨時養、及時養,切實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四要把握時間節點,跟進落實精準扶貧到戶項目,迅速掀起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為確保完成全年減貧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永清鎮蘇屲村2000畝核桃蘋果后續管理及冬油菜套種示范點)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