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清水縣人民醫院外一科成功實施了首例腹腔鏡胃大部切除術,填補了醫院在該項醫療技術領域的空白,標志著醫院腹腔鏡技術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家住白駝鎮的盧女士,今年56歲,3月15日因上腹部飽脹不適一月,病情加重伴惡心嘔吐一周多才來就診,經檢查診斷為“瘢痕性幽門梗阻”,需要進行手術治療。3月20日經外一科團隊討論,決定為其實施“腹腔鏡輔助下胃遠端胃大部切除術”。手術在醫院副院長李國權主任醫師的主刀下,持續2小時,進展順利,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由于胃周圍血管豐富,又與肝臟、胰腺、脾、膽等重要臟器相鄰,在腹腔鏡下實施胃切除術難度高,要求醫生具備熟練的鏡下操作能力。該手術的實施基本不破壞腹腔內部環境,對機體創傷小,應激反應輕微,免疫功能影響小,并發癥少,避免了傳統手術方法引起的并發癥;此外還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輕,胃腸功能恢復快,下床活動時間早,住院時間短等諸多優點。
近年來,清水縣醫院以提升醫療質量和綜合醫療服務能力為根本點,在硬件建設不斷完善的同時,重視人才建設、學科建設,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大力推廣腹腔鏡微創手術,對外科醫務人員進行傳、幫、帶,在逐步熟練完成常規腹腔鏡膽囊、闌尾切除術的基礎上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學習先進的腹腔鏡技術,多次邀請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前來進行手術示教及技術指導,微創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截止目前,清水縣醫院已能開展腹腔鏡消化道穿孔修補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腹腔鏡疝修補術、腹腔鏡結直腸癌、腹腔鏡脾臟切除術、胃癌根治術等,形成以腹腔鏡微創為特色的科室并有效形成了技術優勢,技術水平居全市前列。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