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贝蜈A打好脫貧攻堅戰亦是如此。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全縣春季農業農村工作,重點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展現全縣廣大干部、特別是貧困群眾在打好脫貧攻堅戰、奮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征途上,人人都以主人翁身份,奮斗者的姿態,牢記總書記囑托,轉變思想觀念,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斗壯舉。即日起,清水縣屬媒體開設【新時代 新作為】專題,為新時代奮斗路上的清水縣打好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氛圍。
【新時代 新作為】
麥池村:推進環境綜合整治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麥池村立足村情實際,圍繞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山區小康示范村目標,以改善人居環境為主攻方向,全面開展以清運垃圾、柴草、糞堆、污泥污水、拆除危房(墻)、村莊綠化為主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改變群眾生活習慣,提振“精氣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使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移到脫貧攻堅的自覺行動上,大大增強了群眾脫貧攻堅的勇氣、底氣、信心和決心。

廣泛宣傳動員,贏得群眾支持。把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組織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村組干部深入各自然村進行宣傳動員,引導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就是抓生存空間美化,就是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就是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就是實實在在地辦實事辦好事、給群眾帶來好處,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積極性,使群眾自覺自愿投入到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

探索共建模式,精心組織實施。積極構建 “村組主導、幫扶單位聯動、群眾主體”的三位一體共建模式。實現村組層面村組干部牽頭抓總,幫扶單位層面第一書記現場跟蹤服務督促,群眾主體層面,注重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斷增強廣大群眾參與環境綜合整治的責任感和主動性,充分發揮群眾投身創建、齊心協力共建生態宜居村莊的主體作用。

突破重點難點,加強集中整治。將環境整治作為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從村莊環境“臟、亂、差”的實際入手,突出工作重點和難點,集中整治。一是大力整治村莊重點區域環境。在堅持每周一、三、五集中清理的基礎上,建立環境保潔隊伍1支,實時清理村莊公共區域,河道溝渠,通村道路沿線的垃圾、柴草、土堆糞堆、污泥污水,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危房、圍墻,累計清理垃圾2噸,拆除危房3處,實現村莊無暴露生活垃圾、無衛生死角、無亂堆亂放現象。二是有序整治戶內環境。由幫扶干部、村組干部一同督促農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堅持每天清掃室內、庭院、房前屋后和巷道環境衛生,按要求分類有序擺放生產資料、建筑材料和柴草木料,做到庭院、室內環境衛生干凈整潔。下一步,計劃為每戶配備“三框一桶”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在村莊固定地點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站,徹底解決了垃圾清理難題。三是積極實施村莊綠化。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大力實施村莊綠化美化工程,在村內道路沿線、空閑地帶栽植油松540株,有效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

強化監督管理,實現長效治理。 把加強監督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作為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環節,堅持一手抓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一手抓長效管理。結合村情實際,在定期監督檢查的時,建立定期清掃、垃圾收運、農戶“門前三包”、“庭院三包”制度等一系列長效管理機制,把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管理責任落實到每家每戶。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做到“整治、管理、鞏固”并舉、統籌推進,有效地防止了村莊環境“臟、亂、差”的反彈。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