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贝蜈A打好脫貧攻堅戰亦是如此。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全縣春季農業農村工作,重點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展現全縣廣大干部、特別是貧困群眾在打好脫貧攻堅戰、奮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征途上,人人都以主人翁身份,奮斗者的姿態,牢記總書記囑托,轉變思想觀念,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斗壯舉。即日起,清水縣屬媒體開設【新時代 新作為】專題,為新時代奮斗路上的清水縣打好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氛圍。
【新時代 新作為】
清水:抓住產業興旺金鑰匙 培育脫貧致富新動能
今年以來,秦亭鎮麥池村按照“1+1+N”產業發展思路,緊抓林果、勞務兩項長效增收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全面發展畜牧、土蜂、蔬菜、藥材等多元富民產業,精心算好“林果+牛(羊)、林果+放養雞、林果+蔬菜、林果+藥材、土蜂+藥材、藥材+蔬菜、勞務+土地流轉”七筆增收脫貧賬,確保每戶貧困戶擁有“一長兩短”三個脫貧增收產業,助推穩定脫貧。
狠抓林果產業。立足村情實際,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建設全縣優質梨園示范點的目標,將梨樹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長效產業來抓,計劃在全村范圍內建設1000畝優質冬果梨園,涉及羅卜溝、麥地溝、馬灣、麻池灣4個自然村,106戶461人,其中貧困戶47戶208人。目前已建成500畝,剩余500畝計劃于今年秋季完成。麥池村千畝梨園的建設,將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狠抓中藥材產業。針對全村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現狀,在對比歷年各類中藥材種植效益、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適宜高寒陰濕地區生長、市場需求和價格相對穩定的中藥材連翹、牛子、板藍根為主要品種,集中種植。累計栽植連翹3020畝,計劃栽植牛子450畝、板藍根210畝,著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狠抓蔬菜產業。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成立“村社一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中藥材種植大戶,大力推行“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模式,流轉土地220畝,引導群眾以資金、土地、勞動力等方式入股,發展蔬菜產業,新建架豆王種植示范基地200畝,特色高原夏菜示范點20畝,極大地提高了農業規;潭群娃r民組織化程度,實現群眾收入從原來的僅獲得土地種植收入、務工收入到“土地流轉收租金、入社參股分紅金、基地勞動賺薪金、資源抵押變資金”的轉變,有效激活了閑置土地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狠抓畜禽養殖產業。將發展畜牧養殖作為一項重要脫貧手段來抓,通過政府引導、項目扶持、示范帶動等措施,鼓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擴大養殖規模,科學規范養殖方式,增加收益,助推脫貧致富。依托全縣精準扶貧到戶項目,扶持27戶有養牛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能繁母牛54頭,扶持5戶有養羊需求的貧困戶發展良種羊75只,扶持3戶有養豬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能繁母豬5頭,育肥豬5頭,建立放養雞養殖基地一處,計劃分戶落實散養雞25戶1270只。
狠抓土蜂養殖產業。立足全村蘊藏豐富的天然無污染蜜源植物資源和區域小氣候條件,依托建檔立卡貧困戶土蜂養殖項目,協調縣畜牧局為有土蜂養殖需求的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免費落實中華土蜂10箱,引導貧困戶發展土蜂養殖,著力拓寬脫貧致富路徑。
狠抓勞務產業。把勞動力技能培訓與勞務輸轉作為推動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精心組織群眾參加各類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務工收入。全村共完成電焊工、家政服務、建筑工、蜜蜂養殖、黃牛養殖、挖掘機駕駛員、電子商務等各類勞動力培訓86人,輸轉勞動力189人,其中組織輸轉貧困家庭勞動力75人,創勞務收入112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