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清水縣隆重召開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主要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表彰先進典型,全面總結工作,研判發展形勢,加快推進教育質量大突破“三步走”戰略,書寫新時代清水教育“奮進之筆”,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劉天波、馬越垠、丁旺喜等縣四大組織全體在家領導,天水農校校長吳毅中和老干部代表出席會議;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8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直部門及省市駐縣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學區、局直學校、附中校(園)長、副校長、教導主任、專干,各完全小學、教學點負責人,縣園丁及教育光榮家庭代表參加會議。
慶祝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作了講話。他首先代表縣四大組織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教育光榮家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關心、支持清水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和離退休老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劉天波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縣教育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一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力推進教育質量大突破“三步走”戰略,全力抓好教育扶貧,全力保障教育發展,全力破解教育“弱點”“難點”“堵點”,教育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高考成績再創新高,二本以上上線率繼續保持全市第一。
劉天波強調,黨的十九大對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全縣上下要搶抓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機遇,全力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整體性提高,寫好教育“奮進之筆”清水篇出彩文章。要切實抓好教育扶貧,牢牢扭住控輟保學和落實政策“兩個關鍵點”;要加快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推進義務教育一體化,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水平,補齊特殊教育短板,統籌推動各學段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縱深推進教育改革,主動對接高考制度改革,同步抓好中考制度改革,全力推進農村教育改革;要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加大校長培訓力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要堅持走特色辦學之路,開展“一學四講五幫六評”活動,動員師生積極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域無垃圾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培養文明健康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規范辦學行為,清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嚴格執行作息制度,堅持“一校一品”特色發展,打造一批省市級特色學校;要著力加強學校黨建工作,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學校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員教育管理,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力營造正氣充盈的教育生態。
劉天波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民心所向、民生所需。全縣上下要強化責任擔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共同推動教育事業這條巨輪劈風破浪、行穩致遠。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發展上優先考慮教育,工作上優先支持教育,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在全縣上下形成共辦教育、助學興教的良好局面。各部門要齊心協力,營造全縣上下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環境。全縣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各位校長要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辦學理念,更加努力地把自己的學校治理好,創造自己的品牌,讓自己的學校質量再高一些、環境再好一些、老師再強一些,履行好帶一支隊伍、強一所學校、興一方教育的崇高使命。全縣上下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初心不改、攻堅克難,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寫好清水教育改革發展的“奮進之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幸福美好新清水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主持會議。馬越垠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優先發展教育的重大意義,始終堅持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項目、社會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需求。要注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牢固樹立“質量生存、質量發展、質量興教”的理念,注重基礎管理、注重精細管理、注重創新管理;要全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協調發展各類教育;要突出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師德建設,加強教師培訓,打造優秀團隊;要持續抓好教育精準扶貧,全力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不斷加大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全面落實好貧困學生資助工作;要合力抓好全縣教育事業,各級各部門要積極配合支持教育事業,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做好教育這一公共服務上來,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教育事業發展。

會上,縣委常委、副縣長牛永禎宣讀了《關于表彰清水縣2018年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教育光榮家庭的決定》;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宋賢雄宣讀了《關于2017—2018學年度教育教學質量獎勵的決定》;縣政府副縣長李寶玲總結安排了全縣教育教學工作,并代表縣政府與部門及鄉鎮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表彰獎勵了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教育光榮家庭;先進鄉鎮、先進學校、先進學區、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教育光榮家庭代表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