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正是春耕生產的大好時機。4月10日,走進清水縣梁山村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梁山村黨支部書記馮小明正帶領村民們打點放線,栽植行道樹。

梁山村距離清水縣城約35公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干旱山區,共有梁山、白水溝、陳堯、蒲灘、馮灣5個自然村,布局分散,屬深度貧困村。2013年馮小明當選梁山村黨支部書記,扛起了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任。

從發展產業入手,梁山村組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建成核桃、花椒、蘋果等干鮮果園。通過大力實施富民產業培育、傳統文化保護、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生態建設等脫貧措施,夯實了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基礎。

富民產業培育建設,實現了梁山村干鮮果園全覆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傳統文化保護讓村內戲樓、古民居、古樹等自然遺存得到有效保護,建成了農耕文化園,讓脫貧路上的梁山村有了更加深刻的人文內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開展村容村貌治理,完成村莊綠化,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梁山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心目中既優美又干凈整潔的村莊新模樣。

針對水、路、房、教育等方面的短板,全面啟動通自然村道路和巷道硬化工程,加快推進梁山村小學、村陣地改擴建、農戶住房改造庭院硬化和衛生廁所改造工程,全面補齊脫貧短板。注重生態建設,打造生態宜居鄉村。

按照“一戶一策”政策要求,鎮村積極幫助貧困戶建果園、種花椒、搞養殖、做勞務,讓每一個貧困戶都能找到脫貧的辦法。通過“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和到村到戶項目的實施,村內建起了愛心超市、扶貧車間,并且依托“三變”改革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人人有事干、戶戶有產業”的局面,務實的舉措讓梁山村的脫貧有了長效抓手。

梁山村還組織村民到北京、上海、蘭州搞建筑、餐飲、家政服務,一年普遍能掙到2萬元以上。組織農戶搞起了養豬養羊,有22戶人家建起了光伏電站,年均戶均增收3千元。通過發展產業,貧困戶收入提高多了,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5125元,貧困戶人均達到了3648元。

脫貧路上,梁山村在向最后的貧困宣戰中,緊緊圍繞中央省市縣部署要求,始終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采取“輸血”與“造血”并舉的扶貧模式,把培育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作為關鍵點,通過政策宣傳、技能培訓、教育引導,鼓勵群眾到扶貧車間就業等措施,發動貧困群眾甩開膀子干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實現穩定脫貧、光榮脫貧。

馮小明說:“現在,梁山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山更綠了、路更寬了,合作社建起了,富民產業也有了。進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我們梁山村人一定會擼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清水縣梁山村:脫貧攻堅路上加油干)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