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時節,走進清水縣秦亭鎮盤農村非子牧農家樂,仿古式的茅草亭樸素別致,蒙古包星星點點,再加上一望無垠的草場,奔馳的駿馬,悠閑覓食的牛羊,構成了一幅閑適的鄉村旅游畫卷。
盤龍村位于秦亭鎮東北部,由于地處山區,農民收入來源少,2014年被確定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村”。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盤龍村駐村干部和基層黨組織,立足盤龍村地處秦嶺,自然景觀渾然天成,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旅游與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探索出了一條“農家樂經營與農業合作社發展相互促進”的脫貧之路。

2019年8月,盤龍村致富帶頭人趙虎林自籌資金30余萬元,修建了集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非子牧農家樂。2020年3月,盤龍村農業合作社——清水縣龍祥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飼養的馬匹,可供游客騎行;合作社飼養的土雞,可以供給農家樂作為食材。合作社與農家樂的無縫對接,構建了雙方合作共贏,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良好機制,為貧困戶保底分紅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這兒的景色好,遠離縣城很安靜;這兒的農家樂古香古色,最好的是我們可以自帶燒烤爐租用農家樂的場地,租金也不貴,還可以免費玩秋千、蹺蹺板等娛樂設施,我覺得挺人性化的。”一位游客開心地說。

非子牧農家樂吸納15戶盤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農家樂務工,拓寬增收渠道;盤龍村及周邊村民可以在農家樂為游客提供騎馬娛樂活動,還可以為游客出售木耳、土雞蛋、山野菜等農產品。原汁原味的娛樂項目、山野美味吸引了更多游客親身體驗,也提升了農家樂的知名度與發展潛能,為盤龍村和周邊貧困村村民免費搭建了在家門口增收的平臺。
“游客多的時候,我拉著自家的馬匹來農家樂讓游客騎,一天隨便都能掙幾百元哩,吃紙煙,給孫娃子買吃食的錢都就出來了。”盤龍村村民楊建華笑著說。“我家里養下一百多匹馬哩,做夢都沒想到它們有一天可以發揮這么大的作用。”

據悉,非子牧農家樂自經營以來,共接待游客1萬余人,累計收益5萬余元,解決了盤龍村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問題,使盤龍村及周邊貧困村100余人受益。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