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謝增禮在清水縣交通局幫扶的腰林村,擔任了第一書記。
走馬上任那天,到了腰林村一看,他心里暗喜:新農村已經建成,76戶人已全部搬遷入住,別墅式二層小洋樓,排列在三個臺階上,錯落有致。四面青山環繞,門前碧水長流。蝸居深山低矮土坯房里的村民,一躍住進了別墅。條件這么好,幫扶就省事多了。

他走進村頭一戶的別墅,大大的院子,磚圍墻下有花園。一樓門廳下能納涼。走進一樓,客廳、臥室、灶房、餐廳;上到二樓,三個臥室,還有一個觀景平臺,上下兩層共7間樓房。后院里還有衛生間,洗澡間等附助平房。
喬遷寬敞又漂亮的別墅,村民沉浸在喜悅之中。

誰能不高興呢!腰林村的5個自然村,除二十里鋪在山腳下外,腰林、謝山、大坪、凹坪4個村都在盤龍山余脈的山頂上,一年四季八風不避。國家異地扶貧搬遷政策項目支持,村民不需太多的投入,就住進了小洋樓,住房問題,一次解決到位。這洋樓別墅,讓多少城里人羨慕不已。腰林村人從二十里外的窮山僻壤,遷到了縣城南邊。村旁就是柏油公路,距縣城僅有2·5千米,真是亙古未有的巨變。
謝增禮同腰林村的群眾一樣,喜笑顏開。
可當他逐戶走訪,了解群情民意時,年齡五六十歲的人,向他憂心忡忡的袒露心聲:搬到城邊,住上新農村,好是好,可是,農民人地撂了,以后吃啥呀……
是啊,農民人,離開祖祖輩輩守望的故土,就像是斷了根的孤蓬,心里總有一種無所歸依的隱憂。
老百姓的隱憂,給謝增禮蓋頭澆了一盆涼水。 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人,住著富麗堂皇的小二層,沒有收入,沒有產業,甚至沒有一塊可以種植蔬菜的空地,這確實是一件令人揪心的事。

傾聽群眾的心聲,排解群眾的憂愁,就是謝增禮工作努力的方向。
他去找了時任水保局的老學長,述說了腰林村喬遷新農村后村民的喜悅和擔憂。請求將腰林村700畝土地列入梯田修整項目,防止土地撂荒,為村民發展種植業打好基礎。
可是,項目早已審定,豈能更改。
他沒放棄,多次尋找有關機構,呼吁,陳述搬遷群眾的憂愁。功夫不負有心人,腰林村的實況讓為民謀福的學長伸出了援手。腰林村的700畝山灣土地被列入了追加的整修項目。
隆隆的鏟車在滿山滿屲響起來時,腰林村人笑了。
梯田修好了,種莊稼,肯定有種無收。茂密的森林裝點了山河,可森林又是動物的家園。野豬遍地,種幾百畝莊稼,不夠一群群野豬一夜盡情撒歡。
平整好的土地距新農村15里。莊子、碓窩山兩個自然村,在2004年搬遷到二十里鋪村,但土地搬不動,村人的祖墳還在那里。
修好通向田間的道路,是腰林村群眾的又一心愿。群眾的需要,堅定了謝增禮和村干部修通產業路的決心。這一回,謝增禮連朋友關系也用到幫扶上。他找到了三義公司老總,又找了中起公司老總。兩個老總痛快地各派一臺鏟車來幫他扶貧。兩臺鏟車熬戰7天,腰林村群眾也投入勞力,一同奮戰。莊子自然村至碓窩山、種子園至大坪一帶的田間羊腸小道修成了通車大路。
腰林至謝山自然村的產業路,依托項目也一同修好了。產業路成了陰晴雨雪暢通無阻的鋪沙路。

腰林村人又一次笑了。
三義公司和中起公司無償提供機械,派鏟車司機修通了村上的兩條道路。朋友的這份情,助力脫貧攻堅的大義,令謝增禮感激又感動。他個人出資,以腰林村委會名義,為三義公司和中起公司及有關個人,敬贈了9面錦旗,感謝他們的大愛情懷。
腰林村村民可駕駛一臺拖拉機,一臺農用車,用不了半小時,就到了田間地頭,比原來住在老莊走到田間勞動用時還要少。
700畝梯田里種什么能使收益最大化?
謝增禮建起了有200人的腰林村“我為我村建一言、獻一策”微信群,他當群主,利用微信群,了解群眾心聲,同天南海北打工的腰林村人溝通交流。他在微信群里,聽取村民對腰林村未來發展的建議,一面調研市場,在聽取專家分析基礎上,同群眾達成共識,把產業項目定為烏龍頭、花椒、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為飼養牛羊提供飼草,烏龍頭花椒又能避免野豬踐踏毀壞。腰林、凹坪兩個自然村的400畝烏龍頭園建起來了。
謝增禮同村兩委班子及駐村幫扶干部走家串戶,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因地制宜,建支柱產業。相繼建成 110畝花椒基地、300畝紫花苜蓿飼草基地。20頭黃牛、230只山羊、283箱中蜂等多種養殖產業,成為 “戶脫貧,村退出”的產業支撐。
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成了腰林新農村的后盾,謝增禮和村兩委的努力,給住進洋樓的腰林村人吃上了定心丸。
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謝增禮努力工作的方向。
新農村距縣城2·5公里,村民子女的上學靠步行和接送摩托。春天的風,夏天的雷電,秋日的霪雨,冬天的冰雪,落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里。一日早午晚,孩子匆匆忙忙奔跑在路上,費時又誤事。家長用摩托車電動車接送學生,既有冷風苦雨之憂,也潛伏著安全隱患。學生的累,家長的憂,就是謝增禮的憂和累。
能不能開通公交線?這個念頭,讓謝增禮心頭一喜。可靜心一想,公交企業是要講效益的,盡管腰林新農村同永清鎮的后峪村相連,可人口密度不大,開通公交線路,效益肯定不佳。
謝增禮“不到黃河心不死”,抱著試試的態度,先動用私人交情資源,找人協調開通公交,近半年過去了,仍無結果,謝增禮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帶著腰林村支部書記張天恩直接去找公交公司老總。他敲開公司老總辦公室的門進去一看,老總他認識,原來因工作關系,打過幾次交道,卻不知人家是公司老總。聽了謝增禮為了學生上學的方便,替幫扶的腰林村申請公交線路,說你為群眾謀利益,那是好事!這線路,就是虧損,我也要開通!老總拍板:公交車早午晚準時準點接送學生。
公交線路開通了。腰林村、后峪村的學生笑了,群眾也笑了。
作為幫扶單位駐村的第一書記,一面要排解群眾的憂,一面要紓解包在自己頭上的脫貧對象的困。
謝增禮的幫扶戶老謝,一家三口人,老兩口都年過七旬,弓腰駝背,腿腳也一瘸一拐的。妻子患病半身不遂,一直拄著拐杖,血壓高經常頭昏眼暈。搬遷至腰林新農村,因手頭緊,干脆室內的門也不安,圍墻不砌,大門也沒建。全村76戶,只有老謝的院子還敞著,能享受的政策都已經享受過了。謝增禮就給他家買了兩噸水泥,拉到他家門口。老謝的兒子受了觸動,拉來了磚和沙子,砌起了圍墻。謝增禮對幫扶戶既幫物質的困,又扶意志的“弱”,他時常去老謝家,耐心疏導老謝的兒子要發奮自強,向村里有技術的年輕人學習,掙錢致富,讓父母安度晚年。
謝增禮的真誠,感動了老謝的兒子。他開始踏踏實實打工掙錢。今年,老謝家建起了大門。
習慣了散居深山,信手亂扔亂堆的村民,住進小洋樓,怎樣才能融入現代生活,是腰林新農村人面對的現實。謝增禮同兩委班子,從完善基礎設施抓起。建成了腰林新村的地下排污管網、覆蓋全腰林村的自來水工程,也依靠國家投資建成,免費為村民供水。修建了體育場,安裝了健身器材,修建了垃圾池,放置了垃圾桶,廁所改造了、庭院硬化了,還修建了公廁,新農村子巷道里,村民院子里植上了風景樹,種上了花卉,村上組建了環境保潔隊。

新農村一天比一天有了詩情畫意。
為了村容村貌整潔,鄉風文明,謝增禮和兩委班子從弘揚正氣切入。在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里,開展了愛我新農村、愛護公共設施、講公德、講究衛生的宣傳交流活動。
2019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之際,村兩委組織了慶祝活動,獎勵了優秀共產黨員、敬崗敬業的村醫、服務群眾的八大員、家庭環境衛生干凈的農戶、自強奮斗致富的青年、金榜題名的高考學生,表現優秀的中考學生等。
輿論引導,典型引路。愛護環境、文明禮貌、講究衛生、健康向上的風氣在腰林新村悄然形成。
幾年的奮斗,腰林村在2019年年底,經第三方評估驗收,整體脫貧。村民的精神面貌,鄉村風氣也發出了巨變。
腰林村的干部群眾,稱贊幫扶單位選派的這個“第一書記”很優秀,為腰林村群眾干了很多好事實事。謝增禮謙遜而憨厚地一笑:“扶貧攻堅,政府投資,政策保障,我只不過是跑跑路,落實項目、把貧困戶該享受的政策落實到了人頭上。”謝增禮在各種場合,對支持他這個第一書記的朋友,在扶貧工作中的表現的大義大愛,表達著欽佩和謝意。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