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是軒轅故里,沐浴著人文初祖肇啟文明的歷史榮光,勤勞樸實的清水人民以“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精神探究文明的腳步從未終止過。在15年創建文明城市的漫漫征程中,文明鐫刻在了清水兒女的血液中,成為城市的精神追求。

今年是全國文明城市三年創建周期的考核總評之年,也是繼2015年2月、2018年2月連續兩輪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后的又一大考決勝之年,清水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初心,以永遠在路上的篤定情懷,以永不停歇的堅定步伐,舉全縣之力,萬眾一心共赴文明之約。

眾志成城共繪“同心圓”
“創城是清水人民的幸福工程,我們都是參與者,沒有局外人,全縣上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樓蘭誓不還的韌勁和決心,奮力奪取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的話擲地有聲。

承載著清水人民夢寐以求的光榮夢想,清水縣委縣政府勇擔傳承文明的歷史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 ,迎難而上,持續用力,用繡花功夫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黨委謀篇布局,黨政群齊抓共管,群團組織密切配合,各部門各負其責,各級組織高效運轉;一把手率先垂范,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志愿者無私奉獻,全社會共圓夢想。

在文明城市建設的主戰場,縣委書記劉天波既當指揮員全盤統籌調度,又當戰斗員日夜沖鋒一線。凌晨四點,他仍奔忙于廣場街道,和環衛工人一道為城市保潔美顏;中午一點,他又坐上了交通巡邏車,穿行于大街小巷清違治亂。15年來,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激發出共建共創的磅礴之力。不同的角色,共同的絢爛,以“幸福感”贏得“滿意度”,畫出了共建共享的“同心圓”。

志愿服務引領“文明風”
整潔的街頭,鮮花盛放,生機勃勃;十字路口,行人、車輛跟隨紅綠燈指揮有序通過,身穿紅馬甲,面帶微笑的志愿者扶老攜幼、維持秩序;商場、車站,排隊等候已成習慣;和諧的小區,居民當成自家來裝扮、愛護……秋意漸濃的清水,處處可見文明的蹤影、人人彰顯文明的氣質。

清水縣縣、鄉(鎮)、村三級34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26支志愿服務隊,3.4萬志愿者全力參與“扮靚家園創城有我、文明勸導、潔凈家園、共創共建文明清水、垃圾不落地清水更美麗、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七項志愿服務活動,從最細微處改變了市民的生活。城市家園中,滿園芬芳,滿目舒展;城市生活里,有了更多微笑、問候、禮讓、牽手、攜扶,也有了更多溫暖、和諧、舒心、幸福。

共建共享結出“幸福花”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生活其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劉天波說。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33萬清水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目標同向、干群同心、城鄉同創,齊心奏響了一曲恢宏的創建之歌,共同呵護文明之花在軒轅故里綻放。清水城鄉面貌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質持續提升,投資環境日益優化,城鄉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攀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全面升級,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明之美、共圓小康之夢。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