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完成現有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創造了中國奇跡,這一壯舉震驚海內外,為全球脫貧事業做了良好的表率,交出了一份優異的中國脫貧答卷。清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整個十三五期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經濟穩步增長,整縣脫貧摘帽提前實現;積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良性互動;以“四抓兩整治”為重點,推動全縣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縣域森林覆蓋率穩步增長;教育事業穩步提升,師資力量不斷加強。千川江海闊,風好正揚帆,“十三五”期間,清水縣面對挑戰和機遇,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推進全縣事業邁入新階段。
“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以來,清水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在“十三五”期間清水縣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9年底,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4.5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452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6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0.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27130.5元、7683.4元,主要經濟指標較“十二五”末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全縣經濟發展呈現出總量擴大、速度加快、效益提升、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清水縣聚焦“兩個確保”目標,執行“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十三五”期間,2013年底建檔立卡的9.4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基本消除,1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實現整縣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2019年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5812元,較2013年2680元增長117%,增速高于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個百分點。農村C、D級危房全部消除,農村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11861名貧困家庭適齡少年兒童全部接受義務教育;貧困人口參保率100%,117個已退出貧困村均有種植、養殖等主導產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自然村通動力電、貧困村通寬帶實現全覆蓋;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全部通硬化或砂化路;260個行政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建檔立卡戶家庭醫生簽約率100%、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100%,農村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清水縣乃“軒轅故里”,更有軒轅谷隘、充國陵園、宋墓群、龐公仙境等隴上名勝,林木蒼郁,懸崖峭壁,巖石嶙峋,寺廟兀立,是集自然、人文景觀于一身的好處所。十三區期間,清水縣提出打造“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重要節點城市”的目標,創建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擦亮“軒轅故里—祖脈文化”、“ 溫泉之鄉—湯浴文化”、“非子封邑—先秦文化”、“宋金墓群—宋金文化”、“清山秀水—生態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全力構建“一核心一長廊、兩園區、六環線”的文旅產業布局。
清水縣圍繞“文化+”“旅游+”新理念,堅持以節會倒逼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項目拉動和招商引資,累計投入1.9億元,建成軒轅廣場、軒轅湖公園、充國廣場、軒轅大劇院、軒轅宮、軒轅祠、牛頭河十里風情線等一批扮靚城市名片、增添文化魅力的地標性建筑,形成了以軒轅文化為核心的特色景區集群。
將發展鄉村旅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農增收致富有機結合起來,按照鄉村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提升農家樂品質,發展集休閑養生、生態觀光、鄉愁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體驗、文化傳承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打造了一批“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和宜游宜養的鄉村景區,逐步培育形成以隴東鎮謝溝村、山門鎮山門村為代表的旅游景區帶動型;以永清鎮蘇屲村、永清鎮馬溝村、白駝鎮林屲村等為代表的城鄉融合發展型;以郭川鎮韓坪村、白沙鎮湯峪村、紅堡小華山等為代表的休閑度假養生型;以賈川鄉梅江村為代表的古鎮村落特色型,以山門鎮玄頭村、秦亭鎮長溝村為代表的清涼避暑體驗型五大鄉村旅游業態,建成了一批生態、業態、文態、形態兼備,以文化和旅游產業為支撐的鄉村振興示范村,推動鄉村旅游從對資源的簡單利用到綜合利用與深度開發過渡,從單一休閑型向集文化、風景、娛樂、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復合型轉變,實現城鄉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互補,協調全面綜合發展,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清水文化旅游產業換檔提速的新引擎。
清水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融入黨的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緊扣組織力提升這一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建設,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鮮明導向,以深化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為抓手,以“四抓兩整治”為重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推動全縣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
2019年,清水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縣委常委會堅持以上率下,采取中心組學習、專題輔導、交流研討、同步舉辦縣委常委會和鄉鎮部門封閉式讀書班等形式,探索推行“原原本本學、抓住重點學、分類指導學、交流研討學、重溫黨史學、典型引導學、警示教育學、創新形式學”八種模式,引導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深學深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縣委常委會的示范帶動下,全縣各級黨組織開展集體學習7341場次,交流研討3289場次,講黨課2515場次,理論考試1.5萬人次。結合實際開展調查研究,梳理發現問題227個,現場解決問題112件,及時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進一步碰撞思想、交融智慧,借鑒方法、凝聚共識。按照“六個對照”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共檢視整改問題4766條,通過問題整改,全縣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更加務實,真抓實干的魄力顯著增強,攻堅克難的勁頭更加充沛,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足。聚焦中央部署的8個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10個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和市委提出的10個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整治、11個公共服務領域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取得顯著成效,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解決。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全體黨員干部盤點參加主題教育的收獲認識,查找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差距不足,78個縣鄉領導班子高質量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643個基層黨支部扎實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大會,進一步凝聚了共識,營造了團結奮斗、干事創業、狠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疫情期間,黨支部建在最前沿,黨員沖在第一線。全縣1173名科級干部,970名村干部和1028名組干部全部進入各自各自崗位,設立黨員責任區847個,一線參與黨員4531名,走訪群眾39786戶,組建臨時黨支部119個,成立黨員突擊隊389個,設置黨員先鋒崗449個,采取“網格化分片負責、地毯式排查登記”方式,全面落實人員排摸、設卡監測、居家隔離、衛生防疫、輿論引導、社會穩定等各項重點工作,全力保障隔離人員、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對25921名外地來縣人員逐一開展排查,采取“人盯人”的方法,落實居家隔離措施,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五年來清水縣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縣城南北兩山10萬畝生態綠化、東山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持續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落實河長制各項任務。
縣域森林覆蓋率穩步增長,完成各類造林綠化工程18.81萬畝,完成森林撫育2.3萬畝,縣域林地面積達142.5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到現在的39.86%。累計栽植行道樹1538公里,建設公路景觀節點21處,充分彰顯了“一路多景”的立體綠化景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彰顯魅力。累計完成綠化美化面積2萬多畝。45公里莊天二級公路,全部高標準綠化美化;牛頭河谷百里丁香花景觀長廊,已栽植丁香、云杉等花卉及綠化苗木4萬余株;石質地段回填土石約12萬立方米;打造新節點景觀7處。
2016年以來,東山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累計投資5766.55萬元,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積3719.3公頃,綜合治理工程采用生物措施共建成溝道、渠道等護坡37.6千米,結合道路、渠道修建栽植農田林3萬余株,治理區林木覆蓋率達到88.59%,預防水土流失面積2741.09公頃。全域無垃圾治理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清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421處,平整沙溝河道25000米,治理黑臭水體89處4.96公里,清理陳年垃圾1600余噸,拆除危舊房院9624處,殘垣斷壁及圍墻12000多米,整治柴草及建筑物料亂堆點13000余處,整治小巷道2400條3.6萬米,疏通清理溝渠4000余米,建設村莊綠化休閑節點346處,完成村莊增綠13萬平方米。先后有95個市縣區來我縣觀摩學習,清水縣獲得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縣、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示范縣。
清水縣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發展理念,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所關心的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需求,推動全縣各項民生事業不斷取得繁榮發展。
大力實施第二期和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充分顯現。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新成就,其中千人以上行政村和農村中小學校“三通兩平臺”實現全覆蓋。2020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58%,義務教育實現均衡發展。同時實施“2235”優惠助學政策,建立聯合招生和資助長效機制,縣域職教規模進一步壯大,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發展及脫貧攻堅需求的深度融合,被評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目前,全縣共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8所,縣六中、充國小學等13所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新成就;五年來,清水縣鄉鎮衛生院全部提升改造,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縣醫院完成搬遷,婦幼保健院基本建成,城鄉醫療機構基礎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8.5%和10%,清水縣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內。開展技能培訓2.69萬人,輸轉勞動力35.64萬人,創勞務收入59.72億元。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7121套,群眾住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十三五”期間,面對挑戰和機遇,清水全縣上下迎難而上,擔當作為,呈現出經濟穩步增長、整體脫貧摘帽提前實現、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譜寫了歷史發展的新篇章。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