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清水縣緊緊圍繞蘋果、核桃、中藥材、蔬菜、畜牧養殖推進五大產業片帶建設,堅持產業整體構建與到戶產業培育相結合,因地制宜發展“六大產業”和“五小產業”,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目標,為新發展階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月的隴東,滿目青翠,微風陣陣,在朱灣梁萬畝核桃示范帶,果農們正在核桃園內忙著除草。
隴東鎮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日照充足,氣候溫潤,發展核桃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隴東鎮緊盯全市核桃大鎮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建成核桃園3.7萬畝,產值近1000萬元,戶均收入達3300元,小核桃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大產業。
朱灣梁萬畝核桃示范帶涉及隴東鎮田灣村、朱灣村、安兒村、趙峽村、廟灣村5個村。今年,隴東鎮按照“核桃抓提升、花椒抓覆蓋、互補抓套種、養殖抓帶動、普遍抓勞務”的“4+1”產業發展模式,讓更多貧困戶依靠產業脫貧致富,實現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有效結合。如今,朱灣梁萬畝核桃產業示范帶里的核桃樹已經結出硬幣大小的果實,每隔幾天,種植核桃的果農都會來地里為核桃樹清除雜草、修剪果枝,確保核桃樹健康成長,到中秋節前后,清水的薄皮核桃便可上市銷售了。

田新華有著多年核桃種植經驗,現在他家一共有8畝核桃樹。在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他在自家核桃地里套種了豌豆,一畝土地,有了雙重收入。說起近幾年生活的變化,田新華樂得合不攏嘴:“我家里現在有8畝核桃,已全部進入了盛果期,現在的產量是一畝一千多斤,畝均收入能有兩千多元。核桃作務簡單,收入也高,再加上今年撂荒地整治有補貼,我在8畝核桃地里套種了大豌豆,對于我家里來說能增加了更多的收益!
核桃在隴東鎮廣泛種植,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核桃樹隨處可見。因特殊的地理環境,隴東境內產出的核桃果大、皮薄、仁滿、味美,倍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瞇,每年中秋前后,蘭州、西安、青海、山西等地客商紛紛前來定購,核桃已成為隴東的一張名片和產業標簽。如今,隴東鎮更是注冊了“隴寶”、“花石星核桃”作為地域核桃商標,全面提高了隴東核桃知名度。
隴東鎮鎮長王育鋒告訴記者,“在萬畝核桃示范園管理上,隴東鎮以萬畝帶為示范帶,對核桃園進行疏土、施肥和果樹病蟲害防治,同時對果農進行點對點培訓。鎮上還實施了50畝核桃的高接換優試點,對核桃品種進行改良,促進核桃產業提質增效。下一步我們將著力解決核桃產業作務不精細、品種繁雜、銷路不廣的問題,積極與外地客商聯系,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把核桃產業做大做強!

隨著核桃產業的不斷擴大,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盤活撂荒地成為隴東鎮政府重點思考的問題。今年,隴東鎮將撂荒地與萬畝核桃示范點提質增效相結合,統一謀劃、統一標準、統一布局產業、統一督促落實,截至目前,已整治撂荒地套種農作物9300畝,合作社在撂荒地整治和產業片帶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友紅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友紅說:“我們已經流轉土地600畝,其中果園套種蠶豆200畝,種植飼草玉米400畝,同時帶動周邊群眾在合作社務工,按工時結算工資,并為其他村的合作社和農戶提供種子、化肥、技術等服務,形成共同合作、共同銷售的產業鏈!

隴東鎮著眼于構建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采取訂單農業的方式,與縣農發公司、四川豆瓣醬廠等農業產業化公司簽訂核桃和蠶豆保底價收購合同,通過“農戶自種+親友代種+大戶流轉+合作社代管”四種模式,對撂荒地進行復耕復種,重點種植蠶豆等經濟作物,今年全鎮共種植蠶豆2000多畝,其中朱灣梁萬畝核桃產業示范帶內種植蠶豆1200畝,預計畝產量400斤,每斤最低收購價25元,全鎮蠶豆收入將超過200萬元。

今年,清水縣高質量打造了馬廟梁萬畝蘋果示范帶、朱灣梁萬畝核桃示范帶、高橋河養殖示范帶、白駝河流域千畝蔬菜示范帶、成寺梁代王梁萬畝中藥材示范帶,果品示范片帶上已新建干鮮果園1282畝,完成果園后續管理33.9萬畝,創建果園提質增效管理示范點36處2.85萬畝。朱灣梁萬畝核桃示范帶按照“產業定帶、帶上選村、村分等級、遞次推進”的思路,把以核桃為主導的產業點連線串帶,融入全縣片帶,促進農業產業實現規;、標準化發展。(清水融媒記者 王丹 劉嘉)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