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29日—31日,“中國紅樓夢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學術年會”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紅樓夢學會、天津師范大學聯合主辦,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主題學術活動資助。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26個省市地區的160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會。清水縣紅學會會長范瑞琦、秘書長溫友成參加了本次學術年會。

7月30日上午9:00,會議開幕。開幕式由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浙江工業大學教授梅新林主持,他對前來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致以熱烈的歡迎。
天津師范大學校長鐘英華,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中國紅樓夢學會顧問、北京曹雪芹學會創會會長胡德平,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慶善分別致辭。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在致辭中表示,紀念新紅學100年,不只是為了回憶、感謝、致敬,重要的在于總結、反思、研究。站在時代的高度,以歷史為坐標,以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審視新紅學百年歷程。中國紅樓夢學會從1980年成立至今,組織主辦了20多次規模較大的學術研討會,其宗旨就是團結聯系組織全國的《紅樓夢》研究者和愛好者,推動《紅樓夢》的學術研究與當代傳播。《紅樓夢》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正確地認識其深厚內涵與文化價值,以便使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時代對話,繁榮社會主義文學藝術,滿足人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開幕式結束后,全體代表合影留念。本次會議特設了《紅樓夢》繪畫藝術展,分別展出了:彭連熙的金陵十二釵人物畫,賈萬慶的大觀園圖,陳志偉、許軍杰的新紅學人物若干幅,譚鳳嬛的《紅樓夢與張家灣》及紅樓人物畫,以及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平兒的扮演者沈琳根據八七版人物造型繪制的紅樓人物油畫。這些精美的藝術品為本次大會增添了光彩和藝術氣息。
本次會議共設兩場大會主題發言,四組分會場發言,一共十八場。主要涉及中國紅樓夢學會40年來對紅學事業發展的推動、新時期紅學40年經驗與成就、新紅學百年與紅學史、《紅樓夢》作者家世生平研究、《紅樓夢》文本與人物思想主題研究、《紅樓夢》戲劇與影視改編研究、《紅樓夢》版本與成書研究、《紅樓夢》文化研究、《紅樓夢》評點與藝術理論、《紅樓夢》傳播、譯介研究等論題。

在7月30日下午的第八場分組研討上,范瑞琦會長向大會匯報了我縣紅學會自創辦以來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在會場向全國地方紅學會展播了我縣紅學會專題片,推介了中國紅學會會員、我縣紅學會顧問姚來春老師的紅學著作《紅樓敘事詩》和《紅樓藝趣踐行錄》,全面展現了我縣的歷史文化和紅學發展之路,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清水縣紅樓夢學會成立九年來,在清水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地方文化、打造天水生態旅游后花園、豐富軒轅故里內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及大力支持下,不斷前進和發展。國家紅學會原副會長蔡義江、國家圖書館副館長李晶等數十位著名專家學者曾或題詞或撰文給予充分肯定。刊物《清水紅樓》被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定為清水縣軒轅文化旅游節每年節會的裝袋交流材料,打出了清水縣的一張文化品牌。學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閱讀《紅樓夢》、普及《紅樓夢》知識為出發點,以辦好《清水紅樓》為主要任務,堅持邀請專家、學者搞講座、開展采風活動、圍繞不同主題開展紅學研討、舉辦紅學知識競賽,不斷充實和拓展活動載體,豐富了活動內容,使學會影響力不斷擴大,贏得了縣域內外和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天水在線、清水電視臺、外宣辦等新聞媒體對學會的每一次活動都大力宣傳報道,天水晚報還以“軒轅故里的紅樓情結”為主題對學會作了專題報道。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會長趙建忠對我縣紅學會工作做了評議,認為清水縣作為軒轅故里,雖然地處西北,地方小,但有歷史和文化底蘊,山清水秀,環境非常好,就像現實中的大觀園一樣;清水縣紅樓夢學會雖然是在貧困縣區創立、發展起來的,但是精神卻不貧困,在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最高峰《紅樓夢》的追求之路上,歷經了很多困難卻一路奮進,取得了難得的成績。
在分組研討的間隙,范瑞琦會長與中國紅樓夢學會的領導、專家及其他地方紅學會負責人進行了積極的溝通交流,誠懇接受專家學者的指導并與他們建立了廣泛聯系,為學會“走出去、請進來”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參會代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李華基在了解了我縣紅學會創立和發展的歷程之后深受啟發和鼓舞,在分組研討之后對范瑞琦會長和溫友成秘書長進行了專訪,并表示將借鑒我縣紅學會成功做法,回去后著手成立深圳市紅樓夢學會。
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于7月31日下午在香山飯店一樓大會議廳閉幕。閉幕式上,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沈治鈞作了大會總結。他表示,百年來,前輩紅學家一代接一代,胡適、俞平伯、顧頡剛之后,以馮其庸先生為代表的新時期中堅力量,開拓進取,留下了一串串光輝的足跡。
“新紅學具備自我修正機制,這突出體現在俞平伯身上。俞先生擅長文學的考證,眼光敏銳,心思細膩,觀點獨到,對胡適、顧頡剛那種歷史的考證是特別有益的補充。”沈治鈞闡述說,俞平伯早早便意識到了自傳說的荒謬之處,不斷嘗試矯正糾偏,他的反思是真誠的、深刻的、持久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香山會議的與會代表近200人,提交論文逾120篇。其中,新紅學百年專題最為應景合情,涉及新紅學的得與失,胡適與俞平伯的異與同,既有回顧,也有展望。此外,作者家世與生平、作品版本與成書,以及思想、藝術、形象、翻譯、改編、閱讀、評點、接受、傳播、紅學史、文化建設、文物考辨等等,均有華章宏論,真可謂百花齊放。
對此,沈治鈞表示,面對紛繁復雜的紅學,每個人的觀察角度自有差異,具體見解難免參差,但大家都是虔誠的,都是帶著敬畏之心的。他希望研究紅樓夢的新一代踏著前輩的腳印,將百年紅學在整體上當作一個新的起點,向著真知、真相、真理努力奮進。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最后做了閉幕致辭。
本次學術年會,正如張慶善會長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的:“既有十余位年齡比較大的老先生到會,還有很多新面孔參加,甚至連一些邊遠地區的學者都來了。這是這次會議的一個明顯特點——規模大,人員多,新面孔多”“回望新紅學百年發展歷程,伴隨著紅學研究成為顯學,《紅樓夢》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紅樓夢》對中國人來講,就像莎士比亞對英國人、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對俄國人一樣,均是民族文化代表的一種象征。《紅樓夢》是一部可以伴隨我們終生的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經典名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讀《紅樓夢》不僅可以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還可以提升我們的審美情趣,增加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范瑞琦會長表示,參加本次學術年會收獲滿滿,對我縣紅學會今后的發展意義重大:一是通過專題片和匯報交流,向全國推介了我縣的歷史文化特色,并在國家紅學會的平臺展示了我們學會的工作特色和亮點,受到了中國紅學會的肯定與領導專家的好評;二是通過本次會議,結識了張慶善會長等很多中國紅學會的領導專家,為我縣紅學會今后“走出去、請進來”及開展工作拓寬了渠道、搭建了更廣闊平臺;三是有機會與全國一些地方紅學會進行深入溝通交流,既推介了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寶貴經驗和成功做法;四是與香山曹雪芹紀念館、北京大觀園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河北省正定縣榮國府管理處、無錫市馮其庸紀念館、陜西省渭南市紅學會等學術、組織機構建立了聯系,為我縣紅學會工作開辟了多樣的交流學習渠道;五是給中國紅學會留存了我縣紅學會1-17期刊物、工作匯報、專題片等系統資料,全面展示了我縣紅學會取得的成績。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