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禽養殖廢棄物一直是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的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如何變廢為寶?清水縣為了啃下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探索出了一條“果樹—食用菌—有機肥—有機果蔬”循環發展的道路,有效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實現牛羊糞便資源化利用,為養護農田、保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交出滿意答卷。
在清水縣山門鎮高橋村有機肥加工幫扶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有序進行有機肥加工、牛羊糞便發酵,并將檢測合格的有機肥裝袋妥善保存。清水縣山門鎮高橋村地處林緣地帶,牛羊存欄量大,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2020年,清水縣根據產業基礎和立地條件,建成山門鎮高橋有機肥加工幫扶車間,借助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延長產業鏈條。

在清水,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通過資源充分循環利用,生態增值、農民增收、農村增色,已成為一種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
“我是從平涼市華亭縣過來的,聽說清水有有機肥廠,生產穩定,環境也好,工作時間也正常,所以我們來到這務工,我感覺很符合我的預期,收入也很可觀,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有機肥加工幫扶車間工人張具林說。

隨著綠色農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清水縣積極在畜禽養殖場周邊推進有機肥加工扶貧車間建設,通過畜禽糞污資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實現綠色生產、綠色增收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據了解,清水縣山門鎮高橋村有機肥加工幫扶車間,全年可生產有機無機復混肥10000噸,有機肥料5000噸、花土5000噸,可處理牛羊糞便6000噸以上,為獺兔養殖園、花卉園區提供了優質的肥料。
“發展有機肥有利于綠色發展,首先是促進廢舊菌棒、牛羊糞便的循環利用,其次是推動當地綠色有機蔬菜、果園的發展,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還能夠有效的增加企業的效益。我們今年計劃和上海農樂公司合作生產有機無機復混肥、有機肥料、花土等,實現產值3000萬元,創造利潤200萬元,力爭生產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助力縣域經濟的發展。”清水縣盛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說。

近年來,清水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聚焦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態花園”,圍繞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精心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更好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融合、良性互動。(清水融媒圖/文記者 劉嘉 王利萍)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