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科技開放周活動在清水縣拉開帷幕,活動期間2022年蘭天系列抗條銹小麥新品種觀摩活動同步舉行,各地農技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種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共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討甘肅小麥品種的新理念、新技術,分享本領域育種的新經驗、新進展。

此次科技開放周觀摩活動分為田間示范品種展示觀摩和研討總結兩部分,來自省內外相關部門、從事小麥育種科研、管理、推廣、良種繁育的科技人員、種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等匯聚田間地頭,在省農科院清水試驗站基地觀摩蘭天系列抗條銹小麥新品種,并召開蘭天小麥品種及小麥條銹病持續控制研討會,就小麥創新、新品種選育和生物育種技術集成應用和產業鏈延伸等方面進行交流發言,并在“科技開放周”開幕式上與種業公司簽訂品種權轉讓合同。
徽縣華澳種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建明告訴記者,“今年開這個會議我們公司通過成果轉換,對蘭天48和蘭天37在會議上進行了簽約,咱們公司買斷了兩個品種,這也是省農科院新的舉措,所以就把這兩個品種在徽縣今后繼續發揚繼續推廣,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

天水農業學校實訓科科長高級講師汪恒興說到,“通過這一次開放周小麥品種觀摩活動,我們跟專家和一線的工作人員相互交流,我們選育一些品質好,抗倒伏,抗病性好的品種為當地的老百姓服務,也保證咱們國家的糧食安全,通過這次觀摩會,對我們下一步的品種繁育,我想還是有很大的幫助!
據了解,蘭天系列抗條銹小麥品種由甘肅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清水試驗站選育,育成的蘭天小麥品種在抗銹性、豐產性和適應性方面有明顯優勢,蘭天36號冬小麥2020年在徽縣、2021年在清水縣田間畝產分別達到620.88公斤和584.5公斤,2021年蘭天42號冬小麥在清水縣金集鎮水清村畝產597.5公斤,均超當地旱地小麥高產歷史記錄。目前,蘭天小麥品種已占天水市、隴南市小麥播種面積的50.2%,在甘肅,寧夏,陜西和青海等四省區年推廣面積一直保持在300多萬畝,在甘肅省約占冬小麥總播種面積的40%左右,蘭天系列小麥抗條銹良種有效控制了條銹病在天水、隴南越夏區、四川等冬季繁殖區的發生蔓延,保障了我省及國家糧食安全。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站長、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魯清林說到,“咱們蘭天系列小麥近幾年有兩個方面突破,一個是抗病性,抗條銹,抗白粉,抗葉銹,抗稈銹。有部分品種對赤霉病有一定抗性,我們這兩年蘭天36號畝產達到620公斤,去年在山旱地,像蘭天36號、蘭天42號接近600公斤。我們再進一步提高抗病性和豐產性的基礎上,加強品種改良,選育一些專用的品種,我們通過這些工作來推動甘肅及周邊地區的小麥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農科院舉辦科技開發周,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了,目的就是展示農科院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進一步對接我們地方政府的企業的技術需求,我們反過來進一步調整科研方向來加強技術創新,更進一步服務我們地方產業的發展,來解決科技成果、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兩張皮的問題,來進一步服務地方產業的發展!备拭C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馬忠明說。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