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草川鋪鎮緊抓“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引導、動員、整合各方力量,圍繞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和“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定位,以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立足全鎮“一域三線十三灣”產業布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金秋九月,正是豐收的季節,走進草川鋪鎮水泉村,累累的核桃果掛滿了枝頭,草川鋪鎮獨特的地域、氣候、土壤,非常有利于核桃的產出,目前核桃產量達到3.9萬畝。當下,果農們正搶抓時節采摘核桃,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的景象。

“今年我種了200多顆嫁接核桃,預計產量7000—8000斤,嫁接核桃脫皮之后5—6元錢在家門口就能銷售出去。還有老品種的核桃,收入能達2000多斤,每斤0.7元收購,收入能達六七千元。”水泉村村民楊新民說。
近年來,水泉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統攬,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生產體系,培育壯大富有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探索新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通過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延伸等方式,發展壯大核桃等特色優勢產業,保障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
“今年的氣候條件良好,雨水和光照充足,核桃長勢非常好,現在群眾開始采摘。全村共有2000多畝核桃,每畝能采摘400—500斤核桃,每斤能買5—8元的價格。如今,核桃已成為我們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草川鋪鎮水泉村黨支部書記南帥帥說。

草川鋪鎮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因地制宜在黃崖村建立核桃初加工車間,通過核桃油、脫皮鮮核桃等核桃制品帶動,延伸核桃種植和加工鏈條,多元化、品牌化進行產品銷售,開辟出一條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在黃崖村核桃初加工車間內,映入眼簾的是核桃油、鮮核桃仁等各式各樣精深加工產品。鮮榨核桃油生產線、標準化廠房、線上銷售設備及先進生產工藝令人耳目一新。近日,記者在黃崖村核桃初加工車間看到,格式自動化機械和線上銷售設備已完成調試,即將迎來核桃制作和銷售最繁忙的季節。
“我們核桃全產業鏈從去年開始建設,今年建成投入使用。鮮核桃通過真空包裝、去皮,做成核桃仁產品進行銷售。剩下的核桃可以烘干、去外殼,榨成核桃油出售。”草川鋪鎮黃崖村黨支部書記白俊亮說。

今年以來,草川鋪鎮圍繞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定位,主動融入“五大特色產業片帶”建設,打造多元化產業,讓全鎮產業多點開花。在產業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做到強鏈補鏈延鏈,打造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進一步提高產業收益,在核桃、蠶豆兩大支柱產業和蘋果、花椒、萬壽菊、金銀花、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上持續用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振興之路。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