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清水縣聚焦“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大力推進全產業鏈建設,不斷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為實施“強縣域”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力培育蘋果、核桃、草畜一體、中藥材+花卉、金銀花、食用菌6個10億級產業和萬壽菊、蠶豆、花椒3個3億級農業全產業鏈,實施果園提質增效管理42萬畝,種植蠶豆10萬畝、萬壽菊6.87萬畝、金銀花6000畝、食用菌309萬棒,建設規模養殖基地8個,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4萬多人就地就近務工。深入挖掘《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養生理論,積極發展中醫保健、溫泉康養、生態功能療養、中藥材產業、健康食品等產業,建成運營“治未病·清水中醫養生館”50家,種植中藥材10萬畝,研發生產熏蒸包、養生枕、養生藥膳等大健康產品50余種;深入推進全國全域森林康養試點縣建設,建成生態功能療養基地6個,清水溫泉成功創建為省級旅游度假區。狠抓100兆瓦農光儲一體電站、50兆瓦風儲一體電站、118兆瓦整縣分布式光伏發電三個項目建設,推進1800兆瓦山門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年內清潔能源裝機總量將達到320兆瓦以上。按照“一區三園”的總體布局,啟動建設總占地3000多畝的紅堡生態工業園,確定入駐企業5家,其中萬壽菊加工、實木家具加工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以園區為平臺,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3家,形成了農特產品加工、大健康產品加工、酒飲食品、清潔能源、新型建材、裝備制造六大工業主導產業。堅持以“+旅游”引領產業融合,打造邽山生態園、花舞北山、香怡南塬等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積極謀劃燈光秀、水幕電影等現代文旅元素,做精做靚“親水賞花治未病、樂我養我育新我”旅游品牌;制定出臺旅行社“引客入清”康養旅游補貼政策,有效激活了全縣旅游市場活力,元至7月全縣累計接待游客77.9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48億元。積極發展“城市經濟”,規范發展“夜間經濟”“地攤經濟”,加快建設易德廣場、金水苑等商業綜合體,不斷壯大家政、電商、快遞、托育、養老等新業態,新培育限上服務企業6家;深入實施電子商務提質增效行動,打造電商服務示范站點50個,實現電商交易額達1億元,銷售額3000萬元。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