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白駝鎮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針對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和新要求,通過建強支部堡壘、凝聚黨員力量、提升陣地功能、引領產業發展、做優環境整治和培育文明鄉風六項舉措,推進全鎮黨建工作更好的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

建強支部堡壘,鍛鑄鄉村振興紅色引擎。基層黨組織能力強不強,鄉村振興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近年來,白駝鎮堅持以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為主線,以鞏固深化“四抓兩整治”成果為抓手,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質增效。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內生活制度,黨務村務公開制度、村班子聯席會議等制度,促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依托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建立黨員領導干部黨支部聯系點制度,建立鎮領導班子成員“導師幫帶機制”,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常態化到村指導工作、破解難題。建立“月清單月培訓月督查”制度,每月下發基層黨建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結合崗位練兵、擂臺問政等活動,每月開展1次培訓,鎮黨建辦每月督查1次,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積極開展示范點創建活動,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持續提升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水平,筑牢黨支部基層戰斗堡壘。

凝聚黨員力量,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力量。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干部隊伍,為鄉村振興凝聚能力。聚力培養標桿型“頭雁”、骨干型“強雁”、潛力型“雛雁”,充分發揮“雁陣”效應,聚焦培育賦能、考評激勵、管理監督“三個維度”,推動村干部政策運用、干事創業、群眾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實施“蹲苗”計劃,建立村干部后備庫,實行“點對點”結對“傳幫帶”的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機制,逐步破解村干部“后繼乏人”的問題。注重從復退軍人、返鄉創業人員、致富帶頭人等群體中發展黨員,不斷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分類施策”推動黨員教育管理“質效雙增”。積極探索黨員分類管理新模式,將全鎮黨員分為帶富黨員、普通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困難黨員、年老黨員五個類別進行精細化管理;進一步鞏固深化“黨員說事+”、黨員微積分管理制度,結合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日考勤、周匯報、月例會”工作機制,結合駐村幫扶“三亮三曬兩評”活動,持續提升駐村幫扶干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戰能力。

提升陣地功能,搭建鄉村振興服務平臺。村級黨組織陣地是農村黨支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綜合窗口。白駝鎮把加強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作為夯實基層基礎,建強戰斗堡壘的關鍵之舉,聚焦功能完善、機制健全、服務優化,堅持“建、管、用”并重,全面提升村級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水平;對村級黨組織陣地老舊、設施老化、活動場所面積小、功能不完善的全部進行改造擴建,探索在童堡、林屲等村村陣地建立便民服務中心,建立鎮村組三級便民服務點58個;按照“六室六有六無”標準規范布置管理目標,結合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摘牌授旗”活動,對村陣地日常管理、便民服務、作用發揮等情況跟進督促;健全完善村干部坐班值班、環境衛生、設施管理、活動開展、便民服務、事務公開等各項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辦理”,“最后一公里”距離縮短到群眾家門口。

引領產業發展,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產業是鄉村發展的根本動力,產業興旺,農民群眾生活才會富裕。白駝鎮立足推進產業振興,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中的領導和引領作用,指導各村結合實際系統謀劃特色產業,用好政策資金、盤活資源資產,持續推廣“黨建+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產業集群,推進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互促互進。在白駝河流域成立了清水縣白駝鎮蔬菜產業黨委和清水縣白駝鎮蔬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舉行集中結盟簽約儀式1次;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優勢,組建技術服務隊2支;邀請種植能手景勤學,開展集中培訓1次;結合開展“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活動,組織聯盟內村組干部、產業帶頭人、黨員群眾開展觀摩交流1次,推動基層黨組織抱團發展,不斷激發村級產業發展活力。在白駝河流域打造以設施大棚為主的精品蔬菜基地1處,種植蔬菜大棚210棚;積極探索文旅農康融合發展新路子,建設高標準全自動化保溫蔬菜大棚40座,引進黃瓜、沙窩蘿卜、黑番茄、甜蔥、羊肚菌等蔬菜新品種,建設休閑觀光采摘示范園1處。依托林緣區自然資源稟賦,種植野菜五葉200畝,新建艾草加工就業幫扶車間1處。

做優環境整治,凝聚鄉村振興推進合力。白駝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高度政治自覺和強烈使命擔當,全面強化生態白駝建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路子。結合全域無垃圾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和常態化疫情防控等,探索推行“12345”工作法,即以黨的建設為引領,緊盯重點區域、重點對象環境衛生整治,狠抓村內生活垃圾、村內溝渠、農業生產廢棄物的清理,推進亂堆亂建、亂貼亂畫、亂接亂拉、黨群服務中心環境衛生整治,實現“五個提升”,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5.47噸、積存垃圾81.1噸,清理村內溝渠126.1公里、淤泥75.6噸,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15.94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3.05噸,整治亂搭亂建10處,清理亂貼亂畫260處,整治亂接亂拉18處,完成問題廁所整改6戶,全面提升村莊環境和村容村貌,打造干凈、整治、有序農村人居環境。

培育文明鄉風,構建鄉村振興時代新風。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白駝鎮通過黨組織引領“管民風”、黨員示范“領民風”、培樹典型“帶民風”,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和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及村規民約的教化約束作用,引導黨員帶頭移風易俗,加大對不良風氣的治理力度,引領群眾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林屲村成為白駝鎮推進鄉村治理和移風易俗典型案例。白駝鎮林屲村位于清水縣西北部,距縣城22公里,下轄水眼、楊莊、林屲新村3個自然村,154戶718人,耕地面積3664畝。在鄉村治理工作中,林屲村發揚尚文重教的優良傳統,融合道德教化、培育新人和鄉村治理,走出了一條以德治為主的鄉村治理路子。通過群眾的參與治理,林屲村從原來的深度貧困一躍成為省級示范村。群眾房子蓋好了、條件改善了、環境變美了、產業發展了、掙錢有了門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足,群眾幸福指數提升,重視教育的信心更強,臉上的笑容更多!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