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以來,清水縣把產業振興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之策,按照“優布局、擴規模、提質量、強龍頭、促轉化、樹品牌”的整體思路,立足“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目標,堅持引培結合,統籌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推動全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單絲難成線,獨木難成林。2022年,縣委組織部牽頭,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畜牧、果品等部門指導,紅堡鎮、白駝鎮黨委負責,白駝河流域種植蔬菜的10個村黨支部共同發起,在紅堡鎮西城村掛牌成立了白駝河流域蔬菜產業黨委、白駝河流域農康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0名村黨支部書記、17個合作社負責人分別同產業黨委、合作社聯合社現場簽訂協議,自愿結盟為蔬菜產業發展共同體,為黨建聯盟引領產業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紅堡鎮在紅堡村、余川新村、曹馮村等村新搭建冬暖式蔬菜大棚20座、鋼構大棚130座,采用“土地流轉+項目投資+能人大戶”模式,建成“萬壽菊育苗+西紅柿”基地40畝、羊肚菌生產基地2處30畝、“西紅柿+草莓”基地30畝。采取“農戶+種植大戶+合作社”的模式,主要種植西紅柿和草莓,形成“莊口”效應,帶動農戶種植由“小而雜”向“大而精”轉變。
“咱們白駝河流域的土壤、溫度、光照等條件特別適宜發展蔬菜產業。我種植了20多畝30個大棚的蔬菜,有西紅柿、黃瓜、草莓,產量和品質都相當可觀。隨著蔬菜全產業鏈的發展,周圍越來越多的農戶也加入了進來,擴大了種植規模,我們對發展蔬菜產業很有信心。”紅堡鎮西城村蔬菜種植大戶李志斌說。

同樣地處白駝河流域的白駝鎮化嶺村也緊跟全縣發展蔬菜產業的步伐,2022年開春,化嶺村依托天津河北區社會幫扶資金,高標準建設保溫日光大棚40座,主要種植黃瓜、西紅柿等大棚蔬菜。從6月開始上市,采摘期持續到8月中旬,每棚收益5000元以上,實現村集體收入8萬元。
清水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發揮科技推廣和示范帶動作用,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分步實施、分戶經營”的管理模式,推行行政技術雙承包責任制,堅持管理到人、技術到棚。至目前,共吸納41戶菜農入園種植,主要種植草莓、番茄、辣椒、西瓜、黃瓜、人參果等常規果蔬品種,強化科技農業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帶動全縣蔬菜產業發展。

位于清水縣賈川鄉的騰輝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辣椒種植和辣椒育苗作為發展蔬菜產業的主攻方向,規模化種植、精細化管理、訂單化收購的方式不僅讓辣椒的產量和銷路有了保障,而且帶動周圍群眾實現了增收致富的夢想。
“我們合作社共種植蔬菜150畝,其中設施大棚63座50畝,露天蔬菜100畝,種植品種主要為辣椒和蘿卜,按照2022年的采收情況來看,辣椒畝產在5000斤左右,可實現畝產值1萬元左右,年產值在150萬元以上,我們合作社長期雇傭勞動力20余人,今年共發放工資47萬元。”清水縣騰輝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輝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先行。2022年以來,清水縣以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聚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及其加工業板塊,深入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按照“連村成片、跨鄉成帶、集群成鏈”的要求,以打造白駝河流域蔬菜產業示范片帶為重點,加快新優品種示范,持續壯大蔬菜產業,全縣種植蔬菜8.4萬畝,建設蔬菜大棚1000座,推動蔬菜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園區化發展。

在產銷對接方面,清水縣利用建成的西關楊家林果蔬批發市場、家樂購物廣場和朝東超市蔬菜專柜,做好農超對接工作,同時加強與外地市場的聯絡,爭取將清水品牌蔬菜打入蘭州、西安、咸陽、銀川等地的市場。2022年,全縣蔬菜產量達到9.5萬噸以上,產值達到3.5億元。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