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8年10月參加工作以來,王瑜芳愛崗敬業,對本職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始終把“當一名白衣天使,用無私的奉獻為患者架起生命的橋梁”作為人生追求的航標,用熱情和行動踐行著“關愛生命、救死扶傷”的南丁格爾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作為一名在臨床工作多年的護士長,“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永遠記在心中。建立和諧統一的新型護患關系,落實優質護理服務措施,將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將病人的滿意度提升到首位,是達到品牌護理的基本標準。中西醫結合科收治的多是老年病人,這一特殊群體的護理需要我們重視工作細節,提供人文關懷。要真正做到優質護理服務,除了有責任心,更需要愛心、耐心去關愛每一位患者。記得神經內科曾收治過一位36歲的腦卒中患者,入院時,一面肢體偏癱,她還年輕,但想到自己的病情,她就消極悲觀,情緒惡化,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自暴自棄。護士為她打針,她不是打人就是罵人;護士為她翻身她就吐口水;還會將我們送去的口服藥打翻在地……但護士們從不嫌棄,不厭其煩地開導她,鼓勵她,幫助她。王瑜芳每天給她耐心地做心理疏導和康復指導,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心感化了她,漸漸地她改變了認識,能積極配合治療,康復效果也很明顯,當她出院時,滿懷激動地流著淚對我們說:“感謝你們,沒有你們的精心照顧和幫助,我可能就站不起來了。”這一句感謝,對我們而言就是最高的獎賞!
近幾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面對一次次召喚和命令,她總是沖鋒在前,在抗疫一線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護人員的擔當和使命。記得在2019年12月第一次作為隔離點負責人,擔任清水縣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護理工作時,由于醫療條件限制,加之缺乏工作經驗,她們不敢有絲毫懈怠,連續多個晝夜不敢合眼,在大家的辛苦堅持下終于取得了抗戰疫情的首次勝利。2020年6月12日她又趕赴新區隔離醫院參加支援境外輸入人員篩查工作時,擔任樓層護士長,她深知責任重大,更是以身作則,在高強度的工作情況下,不畏艱辛,勇挑重擔,圓滿完成了任務。2021年1月她又主動前往永清鎮衛生院隔離點負責密接人員和次密接人員的留觀護理工作,一呆就是二十幾個日夜。2021年10月在天水農校擔任隔離點護士長,這是她第四次走進這個特殊“戰場”,由于工作人員緊缺,面對200多名來自衛校的學生,在隔離區要負責測量體溫,采集核酸樣本、采血,還要負責送一日三餐、清理生活垃圾、消殺生活區,和隔離人員溝通,給他們提供心里疏導,真是忙得團團轉。尤其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去送物資、送飯是最艱苦的一項任務。每天她們要把送來的物資,水果分開分勻,每人拿好幾包,然后爬樓梯,挨個敲門,再送進去。這不僅消耗體力,更考驗醫護人員的細心程度。
每次在隔離區穿上防護服這身“行頭”,不動也會汗流浹背,更別說忙前忙后、樓上樓下負重奔波了。然而面對工作的艱辛,她從未有過任何懈怠。為了節約寶貴的防護物資,她們每個班次一進病房就是12小時不吃不喝還不能上廁所,就不得不穿上從未穿過的紙尿褲,由于長時間勞作,以至于多數護士泌尿系感染,痛苦難當。每班12小時下來面部、眼周滿是深深的壓痕,舊的未平復新的又來,護目鏡里全是水蒸氣,搞得她們跟瞎子一樣,防護面罩加口罩,必須要大聲喊別人才能聽得見,加上消毒液的刺激,嗓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12個小時的防護服捂得一身臭汗,背上都長出了痱子,消毒液的浸泡和長時間戴橡膠手套,雙手變得粗糙不堪……,在隔離區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險,但她們任勞任怨,堅持不懈,盡職盡責做好每一件事。2022年12月,她又被抽調去發熱門診負責新冠肺炎陽性病人的接診治療工作,在自身也被感染的情況下,她帶病堅持工作,圓滿完成了抗疫任務。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