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深入實施“兩山”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圍繞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確定的“五年增綠清水大地, 十年繪就綠美清水”奮斗目標,大力實施“林長制+河長制”戰略,全面抓好義務植樹、道路綠化、城市綠化、村莊綠化、雙重項目等國土綠化“十大工程”實施,全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底色更足更綠。


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總引領,積極開展“三級林長+義務植樹+生態修復治理”行動,依托天保、三北等項目,十四五以來,共完成各類造林12.34萬畝。積極推行“林長制+河長制+路長制”,將道路綠化、河岸綠化與四好農村路建設有機結合,以提升改造和生態景觀廊道建設為重點,按照“上部喬木、下部灌木、鮮花點綴”的思路,縣鄉村道路綠化總里程達到1659.05公里,道路綠化率88%,X307線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完成牛頭河、長溝河等主要河流河岸綠化176.6公里,河岸綠化率達90%以上。
以鄉村建設省級示范村綠化為重點,大力開展“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行動,重點對農村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的空閑地、小廣場等進行綠化,完成鄉村綠化美化173.42萬平方米,創建國家級森林鄉村3個,村莊林木覆蓋率達25%以上,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0%。不斷營造“有顏值有內涵”的村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持續推進“五大增綠添花工程”,邽山生態園、花舞北山園、香怡南塬等一批公園綠地高質量建成,縣城公園綠地總面積80.54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98平方米,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70.71%,公園綠地100%向群眾免費開放,建成城郊成片森林、濕地2處3900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39%。 堅持國土綠化與地質災害治理、與文旅農康融合發展、與富民產業培育相結合,持續推進縣城南北兩山生態修復,在花舞北山高質量建成丁香、月季、薰衣草、觀賞桃、松竹梅三友小園、黃桃采摘園等綠色主題公園,建園面積70.2萬平方米。在邽山生態園打造特色牡丹園、月季園、海棠園2000畝,完成生態修復和低質低效林改造6200畝,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

以微地形自然式中國傳統園林造景手法為主,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充分利用城區“金邊銀角”,采用“造型油松+花卉+草坪+景觀石”的方式,高標準完成軒轅大道東西段、西華路西段城區主干道綠化建設,新增城市綠草地13萬平方米。精心打造清泉煙柳口袋公園等城市口袋公園5個。

以“全域森林康養試點縣”建設和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為抓手,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森林旅游”等生態產業,精心打造花舞北山丁香解郁養胃,邽山生態園牡丹消菌降壓,紅崖觀槐花潤肺健胃,溫泉松柏清肺散結,香怡南塬賞花攬景,尖山林場探險體驗,小泉峽“柿柿如意”理氣止咳6個生態功能康養區。建成省級森林公園2個,公園總面積5.57萬畝。溫泉景區被評為“中國森林養生基地”,邽山生態園被評為“中國森林體驗基地”,花舞北山通過3A級景區評審。建成紫丁閣西餐廳,丁香產業研發中心,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院清水縣工作站掛牌運行,成功舉辦“賞丁香花海游康養福地”清水縣首屆丁香文化旅游周,邀請中科院、國家植物園等專家學者成功舉辦“清水縣首屆丁香產業論壇”,林草綠色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