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袤的田野,蘊藏著無限機遇。清水縣秦亭鎮長溝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勢,通過引進中藥材種植項目,因地制宜發展金銀花產業,通過幾年的科學培育和管護,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如今,連片的金銀花蔓延成海,搖身一變,成了該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致富花”。
每年的7月是長溝村金銀花的采摘季節,由于沒有就業門檻,不需要離開家門,吸引了周邊大量的群眾參與,不僅能照顧家庭,還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今年家里有事,沒有外出務工,閑余時間在村上的合作社打工,金銀花地里除草時一天能掙80塊錢,花苞采摘的時間一斤五塊錢,一天能掙100多塊錢,在生產加工車間干活的時候,一天給80塊錢,一年能收入1萬多元!遍L溝村村民田永賢說。
長溝村金銀花種植面積共有500多畝,獨特的自然條件種植出了高品質的金銀花。今年的金銀花已全部采摘結束,1.5噸干花全部銷售完畢,實現經濟收入15萬元。
“近三年來,長溝村金銀花產業的凈收益達到了15萬元以上,帶動農戶戶均年收入增長1萬元左右,在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推動了金銀花產業的長效發展!遍L溝村黨支部書記田中錄介紹道。

在金銀花產業發展上,長溝村堅持黨建引領,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不斷擴大金銀花種植規模,統一培訓、統一標準、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吸納周邊群眾參與金銀花種植、采摘、加工、銷售全過程,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長溝村群眾包長河說,“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轉給了村合作社,不僅能夠拿到土地流轉費用,平時還跟著合作社在地里打工,一塊土地有了兩份收益!
“我們合作社與全村群眾建立了聯農帶動機制,對農戶進行統一培訓,提高了農戶在金銀花務作中的技術標準和能力水平,全年為農戶提高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秦之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邵輝告訴記者。

為解決金銀花后期儲存、銷售問題,村里還建設了烘干車間、購置了烘干設備,進行深加工和市場拓展,在集中連片種植、生產加工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不斷拓寬金銀花的經濟效益,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藥材產業是清水縣重點打造的10個農業全產業鏈之一,也是康養及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規;、園區化、標準化發展中藥材產業,不僅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還推動了全縣中藥材產業的蓬勃發展,夯實了康養及大健康產業基礎。目前,全縣種植中藥材3.8萬畝,產值達3億元,從事藥材產業1.06萬人,人均增收6500余元。

近年來,清水縣統籌整合土地、資金、人力、技術等要素,大力發展半夏、金銀花等道地中藥材和特色中藥材,持續做強中醫藥產業大文章,積極引進中醫藥龍頭加工企業和配套項目,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運營,不斷推進了產能提升、產品研發,逐步提高了產品深加工和營銷水平,讓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干勁足、有錢掙、能致富,念活了藥字“致富經”,走出了中藥材產業讓山“增綠”助民“增收”的生態致富新路子。(圖文/清水融媒記者 王勇 趙甲偉)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 :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