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以來,清水縣認真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全省以養殖業為牽引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力契機,以打造市級草畜一體化循環產業園為目標,持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來到白沙鎮太石村,飼草玉米高產示范種植基地內1200畝玉米長勢良好,玉米秸稈壯實挺拔、穗棒籽粒飽滿。據了解,該示范基地種植金嶺、五谷豐、京科、正道等20個不同的飼用玉米品種和海牛、大卡等5個飼用甜高粱品種,其中依托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隴東南地區優質飼草高效生產加工利用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種植實驗基地200畝,通過2022年的初步試種,每畝產量達到6-7噸,每噸收購價格350元,青貯出售價格480元,預計今年種植的1200畝產量可達8000噸,產值可達到320萬元。

在郭川鎮曦農農牧業有限公司的加工點,機聲隆隆、秸稈碎屑橫飛,打捆包膜機等大型機械正高速運轉,工人們忙著打包搬運飼草,一派忙碌的景象。羲農農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虎兵告訴記者,“公司依托鎮黨委成立的畜草產業聯盟,每年給合作社提供飼草的原材料,加工后銷往隴南、平涼、寧夏一帶,產值能達到400多萬元,通過種植和加工可吸引就近的閑散勞動力,帶動就業4000多人!

清水縣民豐匯農草業公司位于清水縣黃門鎮峽口村,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清水本地草業公司,公司采取種植與加工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在養殖場消化青貯飼料的基礎上,通過電商平臺和線下產品推銷,拓展優質品牌飼草市場,全力打造飼用玉米全貯商品產銷體系,通過合作社帶動入社農戶,探索創新“1+4”“1+N”合作模式,依托大型機械收貯種植農戶玉米,間接降低成本,增加群眾收入。

“我們正在打造集飼草玉米、紫花苜蓿、飼草燕麥種植、加工儲存、銷售和肉牛飼養為一體的草畜全產業鏈。目前種植飼草玉米800畝,紫花苜蓿1500畝,飼草燕麥500畝,飼養肉牛175頭,年加工出售各類飼草3.5萬噸,創收1790萬元。還帶動周邊400多戶農戶種植飼草玉米5000多畝,通過土地流轉、收納農戶就地務工和培訓等方式,將農戶嵌入到草畜產業鏈中,帶動農戶通過畜牧產業人均凈收入2000余元。”公司負責人王會忠介紹道。

清水縣2023年科學規劃種植飼草玉米10萬畝,打造萬畝飼用玉米示范片帶1處,2000畝示范點5處,1000畝示范點6個,實現其余鄉鎮500畝示范點的全覆蓋。至目前,全縣已完成飼草料種植面積21.75萬畝,其中飼用玉米種植面積10萬畝,蠶豆種植面積10.05萬畝,苜蓿種植面積1.2萬畝,飼用燕麥0.5萬畝。

下一步,清水縣畜牧產業將緊緊圍繞全縣立足“一地兩區”定位,著力構建“六大特色”產業板塊發展目標,大力實施10億元級草畜一體化全產業鏈建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規劃畜牧養殖產業片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狠抓動物疫病防控,堅持“以草促畜,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理念,持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以養帶種、以種促養、草畜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鏈,不斷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推動畜牧業高效發展,切實提升畜牧現代化水平。(圖文/清水融媒記者 馬堯 李榕)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