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田野姹紫嫣紅,到處一片繁忙的勞作景象。位于永清鎮馬溝村西塬的小麥糧繁基地,機器轟鳴,平展的沃野上,8臺大型播種機開足馬力,一字排開,正在機械化秋播。
為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清水縣農業農村局的統一安排部署,縣農機服務中心聯合馬溝村村集體合作社,在馬溝西塬建立小麥全程機械化技術及減損試驗基地,示范帶動全縣小麥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為糧食豐產,農民增收保駕護航。
一是創新模式,統一實施。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縣農機服務中心在馬溝村西塬整灣場規劃1000畝塬地,打破地塊區域限制,將農戶分散種植變為統一規模種植。據了解,共調用大型旋耕機和播種機8臺,交由村委會統一耕種,小麥成熟后統一機收。在不流轉土地的前提下,實現小麥種植機械化、規;,有力地減少農戶機械費用支出,實現農民群眾增收。
二是采集數據,試驗示范?h農機服務中心積極申報示范項目,為基地建設提供資金扶持,聘請農機專家培訓機手,嚴格按技術規范進行播種,并派駐專人蹲點駐守,采集作業數據,分析研究,進行對比減損試驗,為全縣小麥機械化種植提供科學依據,提高小麥生產的機械化程度。
三是統籌調度,跨區作業。縣農機服務中心對全縣的23家農機合作社進行調查摸底,組建縣級應急作業隊,統一調度,匹配使用,服務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保障三秋生產順利進行。
今年來,清水縣農業農村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高產抗逆品種為主導、優質良種為重點,采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聯農帶農建設模式,進一步優化品種布局和區域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學選種、規模建設、提升能力”的原則,“以兩區兩基地”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實現小麥種植全過程機播、機管、機收,高標準建設冬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萬畝。(清水融媒信息員-楊小旦)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