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古稱上邽,因清泉四注而得名,有2700多年的建縣史。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沃土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類文明的豐厚積淀,共同造就了燦若星河的自然人文景觀。非子牧場景區是眾多景區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它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人文內涵,向世人展現詩和遠方交相輝映的美好畫卷。

清水縣非子牧場地處關山東麓,東鄰陜西省隴縣,西靠清水縣新城鄉、白沙鎮,南鄰清水縣山門鎮,北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素有“隴右東大門”之稱,距清水縣城38公里,省道蓮寺公路橫穿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景區內林草茂密,植被良好,有林地2000多畝,草原5000多畝。山勢渾圓的峰丘、梁脊、寬谷、緩坡,連片的林木與連綿的草甸草地相映成趣,潺潺溪流、清澈潭池與藍天白云呼應生輝。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的牧野風光,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適爽與愜意。


清水縣非子牧場風景秀美,風光旖旎,人文底蘊深厚,周朝諸侯國秦國君主秦非子牧馬封邑地的歷史榮光,為景區賦予了獨特的人文內涵。周朝君王周孝王因秦非子牧馬有功,將秦地賜予秦非子,號稱秦嬴,冊封為附庸,準許其在“秦”(今天水市清水縣秦亭鎮)建邑,以“秦”為其領地,非子成為秦國始封君,秦非子封邑的故事為非子牧場景區賦予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其成為重走秦人路,尋根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清水縣為提升非子牧場景區品質,建設以秦文化和草原文化為核心的旅游景區,依托秦非子牧馬的歷史、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淳樸的民風,以“秦”文化為主題,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新建秦文化博物館、飲馬泉、鹽界碑、觀景臺等人文景觀,培育休閑觀光、餐飲民宿、兒童游樂、騎馬體驗、露營燒烤、農產品采摘等多種旅游業態,建成農家樂6處,特色風味小吃攤位24處,野外露營基地2處,帳篷60多處;騎馬商戶48家,馬匹180多匹,滑草摩托4家50多輛,特色農產品及小商品經營單位40多家,開設了賽馬、山地越野、真人CS、旋轉木馬、游樂城堡等旅游項目,為游客帶來了不同的旅游體驗。同時,大力改善景區基礎設施條件,建成景區大門一座,觀光健身步道3.7公里,登山步道1000米,打造景區節點3處;安裝垃圾桶、游客座椅40多個,依托東西部協作鄉村旅游項目,修建游客接待服務中心1座,新建旅游公廁3座,新建生態停車場1處,制作景區導覽標識牌,安裝景區安全監控,劃定了接待區、觀光區、餐飲區、休息區、娛樂區、攤位區6個功能區,為每個功能區配備專職管理、安保、衛生、導游人員,為游客提供了優質服務。如今的非子牧場春有花、夏有林、秋有景、冬有雪,是踏青賞花、森林康養、休閑觀光、戶外拓展體驗的旅游勝地!2023年,非子牧場景區共接待游客48.6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1069.2萬元。

昔日秦人崛起地,今朝文旅譜新篇。非子牧場景區借AAA級景區創建之機,提檔升級旅游基礎設施,改善優化服務質量,豐富拓展多元業態,以別具魅力的生態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民俗之美誠迎八方賓朋,續寫盛世華章。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