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門鎮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鄉村治理緊密融合,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月清單”制度,每月一個活動主題,同時與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2000多人,形成良好的家風家教和文明新風。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走進遠門鎮安業村,村莊依河而建,村莊內活動廣場、人行步道、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齊全。村書記魏四俏正帶著志愿者們“上門入戶”,看望留守老人 ,宣傳惠民政策,打掃戶內衛生,與村民們講政策,話家常,其樂融融。

“我們村上的路修得很寬,廁所也改造了,修建的小廣場婦女農閑的時候跳個廣場舞鍛煉身體,也沒什么生活壓力,日子越過越好。”安業村村民陳君桂說。
鄉村治理離不開人居環境整治。走在安業村的主干道上,數名身穿“紅馬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以及公益性崗位人員正拿著掃帚、鐵鍬等工具,對道路兩旁的生活垃圾、枯草樹葉等進行清掃,周圍不少村民也被帶動,清理起自家門前衛生。

安業村黨支部書記魏四俏說,“安業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為抓手,統一規劃,逐步推進,分塊消化,組織村上衛生保潔員定期清掃通村主巷道和村內小巷道垃圾,并及時清運,確保村內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同時加大庭院整治力度,結合入戶走訪,指導群眾整理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的柴草,倡導群眾及時清掃庭院內和門前垃圾,創造干凈整潔、優美宜居的農村環境。”

今年,遠門鎮12個村同步開展和美鄉村建設行動,聚焦和美鄉村建設“七美”共建主題,創新以黨組織領導的“五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以黨建引領為抓手,采取頭雁引領,崇文重教,潤物無聲,產業增收為切入點的“四位一體”基層治理模式,形成了村村有特色的鄉村建設新格局,為加快建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趙凱娜 馬輝 宋斌)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