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進清水縣白沙鎮馬溝村菌棒標準化生產車間,伴隨著機械轟鳴聲,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正忙著裝料、封口,一個個菌棒套袋后碼放整齊,被統一送往滅菌車間等待加工,廠房里處處都是忙碌的景象。

一個菌棒從無到有,要經歷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菌、養菌等系列工序,從開始生產到菌棒成熟,大致需要60天。近年來,清水縣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升級行動,2023年6月白沙鎮開始建設菌棒生產車間,配備高壓滅菌柜、養菌室及預冷車間等設施,打造菌棒生產、培養等產業鏈條,實現了菌棒全流程自主生產,改變了以往菌棒只能依靠外地購買的狀況,從生產源頭保障菌棒供應充足。
“我們標準化生產車間現有一條生產線,日產量可達5萬棒,年產量是600萬棒左右,成本每棒2元,農戶從我們這里購買回去自己種植,經濟效益每棒4元,除去人工1元,每棒凈賺1元。”馬溝村菌棒標準化生產車間技術員鞏莉莉告訴記者。

菌棒的工廠化生產不僅提升了食用菌產業整體產能,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周邊群眾在制菌車間就業增收,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出門就進廠”的就近就業夢。
“我是白沙鎮魯溝村人,在生產車間從事機械維修、生產車間管理的工作,每月工資在4000多元左右。有了生產車間,我們附近的村民不用再去遠方務工,既可以照顧家庭,也可以掙到錢增加收入。”馬溝村菌棒標準化生產車間技術員康小明說。

“食用菌生產線于1月13日開始生產,預計4月中旬菌棒全部進園進棚,年內總產值達到1000萬元以上。在現有馬溝食用菌菌棒生產線和桑園村45畝食用菌園區的基礎上,2024年我鎮還將建設230畝食用菌產業示范園一處。截止目前園區已完成五通一平、桿線遷移、項目建設等前期工作,為白沙鎮建設食用菌產業強鎮奠定了堅實基礎。”白沙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建民說。

白沙鎮的食用菌產業是清水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清水縣積極探索以產業興旺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徑,大力發展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運營,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逐漸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發展格局,讓黑菌棒變身致富“金棒棒”,促進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開創民富村強新局面,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圖/文清水融媒記者 李榕)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