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四強”行動,做細做實“五量”文章,加快構建“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8億元,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1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億元,下降3.9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45億元,增長6.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0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6元,增長10%。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指標均在控制目標以內。

堅持項目帶動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硬支撐”。清水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項目建設擴投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突出儲備項目抓前期、新建項目抓開工、續建項目抓進度、招商項目抓落地、建成項目抓投產,全力穩住經濟增長。牢牢把握政策投向,謀劃儲備牛頭河水生態環境治理等重點項目245個,總投資176億元。實行領導包抓、專班推進和跟蹤督辦等工作機制,實施復合陶瓷耐材、湯浴水庫等重點項目172個,完成年度投資73.2億元,總投資152億元的黃龍抽水蓄能項目落地建設,到位債券資金6.3億元,中央和省預算內資金1.07億元,為各類項目加快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堅持聚勢賦能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去年以來,清水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兩手抓、兩手硬”,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大力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成立重點產業鏈招商工作專班9個,扎實推進駐點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積極組團參加蘭洽會、西洽會、投洽會等大型節會,開展“走出去”招商89次、“請進來”洽談211次,簽約食用菌產業園、漢麻全產業鏈、君石中藥材深加工等項目65個,簽約資金76.8億元,增長37.14%。到位省外資金43.45億元,增長64.2%,招商引資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堅持“三農”優先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鄉村振興是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發展階段的重要內容,旨在縮小城鄉貧富差距。清水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開啟了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扎實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7萬畝以上,產量達18.96萬噸,成立小麥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成良繁基地5萬畝。投入銜接資金3.57億元,其中縣級1.1億元,全力扶持產業發展、促進就業、持續增收和鄉村建設。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天津河北區落實財政援助資金3600萬元、社會幫扶資金457萬元,國家能源局協調落實幫扶資金2500萬元,完成消費幫扶1.68億元。深入推進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創建活動,和美鄉村創建經驗在全省推廣,創建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個、市級5個,建成衛生戶廁1050座,拆違治亂2768處,硬化砂化產業路60公里、自然村組道路68公里。著力構建“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創新黨建聯建機制,推動產業聯育、村莊聯建、治理聯抓。嚴格落實“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制,完成老舊果園改造2140畝,新改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2個;編制完成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菌種研發中心、菌棒生產車間建成運營,種植規模1000萬棒以上。新培育重點龍頭企業2家,成立專業合作社71家,認定“三品一標”11個、“甘味”農產品2個,健全完善“企業+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機制,通過產業就業雙輪驅動,有效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堅持園區引領工業經濟提速擴能
2023年,清水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關系,立足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堅定不移走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道路,以強工業帶動強縣域,工業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優化“一區三園”總體布局,完善路網、通信、排污、水電等基礎設施,積極爭創省級工業園區。建成紅堡工業園二期標準化廠房,引進中泰元森、北方鑫達等11家企業入園。復合陶瓷耐材項目順利推進,年產6萬噸碳化硅精粉深加工生產線即將投產。大力發展新能源,三峽100兆瓦光伏、國電投50兆瓦風電實現并網發電。建立并落實“包抓聯”“六必訪”“政銀企”聯席會議等制度,實現干部包聯企業全覆蓋。制定“一企一策”任務清單,及時協調解決生產、運營、銷售等環節的困難問題,新增規上企業3家,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58億元,增長201.7%,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堅持培優育新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清水縣始終以“+旅游”引領產業融合,做精做強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產業,精心打造北山生態公園、“十泉十美”水景公園和香怡南塬田園綜合體,深度開發溫泉大景區,建設筆架山大景區,著力培育觀光農業、民宿體驗、森林探險、全域康養等旅游新業態,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做精做優“四大康養品牌”,規范運營中醫養生館,引進中藥材加工企業2家,打造生態康養功能區6個,“軒轅故里·康養福地”品牌效應持續放大。聚力文旅農康融合發展,成功舉辦“四季主題”文旅活動,低空觀光旅游體驗、山頂火鍋城、康養藝術酒店戶外餐廳投入運營,累計接待游客430.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71億元。趙充國陵園、非子牧場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面落實促消費“二十條”措施,深入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新增市場主體2451家、“個轉企”91家,培育限上企業5家,消費動能持續釋放。

堅持城鄉統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過去的一年,清水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優化城鄉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鎮村面貌,促進產城融合,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小縣大城”格局凸顯。靜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徹底結束了清水不通高速的歷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2個,改造老舊小區8個,拓寬充國路等城區道路3.6公里,樊河便民橋投入使用,楊家林便民市場提檔升級。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大力整治“八亂一差”,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完成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256戶、農房抗震改造67戶。實施交通項目14個,G566線黃門至紅堡、S218線金集至遠門道路提升改造53公里,“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持續鞏固。實施牛頭河堤防治理、淤地壩建設、農村供水維修養護等項目,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堅持綜合治理環境質量穩步提高
一年來,清水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融入黃河國家戰略,全面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持續放大綠色效應,進一步扮靚了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獲評“全國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全省森林城市”。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8%,牛頭河省考斷面水質保持穩定,農業面源和畜禽養殖污染有效治理,土壤監測指標全面達標。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84平方公里,實施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建成城區垃圾壓縮站。完成國土綠化6.26萬畝、道路綠化150公里,榮獲“省級森林城市”稱號。全面實施節水行動,被評為“全國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13件信訪件辦結9件,其余4件正在申請銷號驗收。搶抓“雙碳”戰略機遇,完成林業碳匯交易124萬元,“綠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經濟”邁出堅實步伐。

堅持深化改革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一年來,清水縣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外向活力,堅定不移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圈,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深入開展,經濟體制、司法體制、生態文明體制、財稅金融等各領域改革蹄疾步穩,改革開放為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積聚了強大勢能。持續深化“接放管服”改革,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加快建設數字政府,積極推進“全程網辦”,大力推廣“甘快辦”,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100%。農業農村、醫療衛生、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成立民營企業家協會,健全“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落實涉企貸款4.2億元,減稅降費3123萬元。全面推進“強科技”行動,實施科技項目61項,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小麥技術創新中心,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獲評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注冊商標91件,申請登記專利110項,完成技術合同交易2.7億元。推動外貿經濟融合發展,培育跨境電商經營主體2家,實現外貿交易額2486萬元,開放發展格局不斷拓展。

堅持人民至上群眾福祉持續增進
2023年,清水縣堅定不移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建立民意征集辦理機制,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把有限財力向民生傾斜,民生領域財政支出占90%以上。持續加強穩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3945人,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8.25萬人,創勞務收入23.6億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新增學位1650個,西城區教育園區全面建成,賈川中學、東關小學教學樓投入使用,高考本科上線率59.73%,上升6.29個百分點。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建成縣醫院醫養結合樓、中醫院老年病診療中心、疾控中心業務樓,縣婦幼保健院新址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建成覆蓋城鄉的醫療急救網絡體系。加快發展文體事業,成功舉辦中國象棋大師表演賽等文體活動,邀請中央民族樂團等開展惠民演出。扎實推進“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累計發放社會救助資金1.5億元,落實低收入人群參保補助、醫療報銷2.7億元。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四項指標”全面下降,食品藥品實現“零事故”。全面落實擁軍優屬政策,省級“雙擁模范縣”創建實現“九連冠”。深入推進主動創穩、主動創安,依法調處化解信訪積案和矛盾糾紛,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12.83%,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通過省級評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國防動員、統計調查、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審計、外事、氣象、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會等事業健康發展。
歷史畫卷因奮斗而精彩,時代華章需實干譜新篇。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清水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力推進“四強”行動,做細做實“五量”文章,圍繞“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發展類型,立足“一地兩區”發展定位,構建“六大特色產業板塊”,聚力打造產業大縣、康養福地、人文勝地、生態花園、幸福家園,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清水新篇章。(圖/文清水融媒記者 王勇 張鋆 李榕)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