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來,清水縣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緊盯打造產業大縣目標任務,全力打造萬壽菊、金銀花、蠶豆、食用菌和小麥育種全產業鏈條,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扎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真正實現了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排查整治撂荒地2150.5畝,實現撂荒地動態清零。新建高標準農田1.86萬畝,完成糧食播種67.89萬畝,預計產量達到19.07萬噸,同比增長1.38%。
聚焦打造產業大縣目標任務,深入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持續打造蘋果、核桃、草畜一體、中藥材+花卉、金銀花、食用菌、小麥育種7個10億級和蠶豆、花椒、萬壽菊3個3億級農業全產業鏈,持續深化行政技術雙包抓責任機制,實施老舊果園改造提升2140畝,完成果園綜合管理48萬畝,種植萬壽菊1萬畝,蠶豆20萬畝,金銀花1.6萬畝,中藥材3.8萬畝,萬壽菊全產業鏈全面形成。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種植食用菌1000萬棒,市級食用菌產業園被正式批準創建。持續壯大果品、畜牧、蔬菜、中藥材、小雜糧五大富民產業,種植蔬菜10.04萬畝,馬鈴薯15萬畝,小雜糧5.67萬畝,產業規模穩步提升。
大力實施“2512”鏈主骨干企業引培提升行動,全年共引進龍頭企業5家,新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新增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轉規農產品加工企業1家,培育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經營主體隊伍進一步壯大。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3家,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216家,合作社規范化率達62.42%,“五有”合作社占比達65.05%,聯結小農戶18002戶,小農戶聯系率達到39.6%。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834.48萬元,村均收入41.67萬元,26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54個,占比97.69%;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依托省農業科學院清水小麥試驗站,成立了清水縣小麥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冬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萬畝,大力推廣蘭天42號、蘭天48號等優良品種,糧食作物優良品種達到95%以上,“育、繁、銷”一體化發展體系更加健全。新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10個,“甘味”農產品1個,“初祖農耕”縣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圖/文 清水融媒記者 王勇 張鋆 李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