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水縣依托和美鄉村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細微處入手,一場場沉浸式宣講、一次次具象化服務、一件件實效化措施、一個個情景化活動……在文明實踐中不斷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風尚,持續深入移風易俗。

宣傳引導,樹立移風易俗“風向標”
“黨員要帶頭簡辦紅白喜事,為村民群眾做好表率......”王河鎮“文明微課堂”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讓移風易俗落地生根,“老百姓講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事去感染身邊的人”,“紅色”講師團在田間地頭、文化廣場娓娓道來的小故事,正掀起倡導文明新風的大漣漪。

清水縣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創新宣傳形式,運用報告會、“蒲公英播報”“大喇叭說事+”等多種方式,把移風易俗宣傳搬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戶內家中、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百姓夜!钡葓鏊,用活鄉土教材、宣傳標語、文明實踐公益廣告、短視頻等,形成立體化全方位宣傳矩陣,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抵制高價彩禮、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爭做文明新風尚的積極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

搭建平臺,用好文明新風“育新人”
遠門鎮為未婚青年牽線搭橋,開展“移風易俗遏制高價彩禮弘揚正能量”主題“微座談”;龍年新春之際,草川鋪鎮腰林村舉辦的“歲末遇見在腰林”主題單身青年交友聯誼會,讓群眾在輕松、浪漫、溫馨、愉悅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愛情,引導廣大青年傳遞友愛互助好聲音,教育感染身邊人,積極行動移風易俗。

持續多年舉辦的清水縣“5·20”青年交友聯誼會、七夕集體婚禮等活動,不斷見證了一對對新人的愛情故事,記錄下一場場友誼擦出火花的美好瞬間,已經成為廣大青年“締結良緣,共赴美好之約”的交友服務“窗口”,也成為倡導婚俗新風的實踐“平臺”。

弘揚先進,織牢文明風尚“幸福網”
在賈川鄉梅江村家風家訓教育實踐基地,朱爺爺正在講解家風、家教的優良傳統,引導群眾傳承好家風,踐行好家訓,以好家風促進好民風,帶動眾多家庭用實際行動弘揚文明家風、爭做幸福家庭。

清水縣持續推行鄉村禮制,常態化開展“鄉村十禮”“學校十儀”“抵制高價彩禮弘揚婚嫁新風”“弘揚時代新風,破除陳規陋習”等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廣泛開展“身邊人說身邊事”“小手牽大手共建好家風”和家風家教家訓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文明實踐活動。并通過“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和“五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激發村民共治、共建、共享文明新風的熱情。

聚焦重點,摒棄陳規陋習“見實效”
金集鎮城科村將村規民約細化分值,與“積分制”“紅黑榜”掛鉤,上了“紅榜”有獎勵,上了“黑榜”有懲戒,讓“紅九條”不僅“嚴”于紙面、“躍”于墻上,更“印”在群眾心里。

加強部門聯動,持續加大對高價彩禮的整治力度,與婚介機構、婚慶公司和職業媒人、從業人員簽訂整治高價彩禮承諾書,經常性開展政策解讀、普法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從業管理。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的教育引導和規范約束作用,建立五老調解會、農村鄉風文明帶頭人隊伍等自治組織,創新改編快板、小品、說唱歌曲,以群眾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主題教育,引導群眾破除鋪張浪費、人情攀比、高價彩禮等不良習俗,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念,爭做移風易俗的先行者、示范者。(來源:清水縣文明實踐辦 編輯:張平安 責編:王玉芳 編審:劉紅艷)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