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在山門鎮山門村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內,一排排菌包整齊掛袋,黑木耳破袋而出,細嫩的葉片層層疊疊、長勢喜人,菌農們迎來了最忙碌的季節。
“今年是我們村第三年種植木耳,總共有7座生產棚、2座晾曬棚,采購菌棒45000棒,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采摘工作,第一輪生產干木耳800多斤,按照前期采摘情況來看,全年可產出干木耳5000斤,產值20萬元左右,增加村集體收入8萬余元,帶動23戶農戶增收2000元以上。”山門鎮山門村黨支部書記李子龍說。

山門鎮空氣濕潤、晝夜溫差較大,水資源豐沛,森林覆蓋率高,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山門鎮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產業布局,在抓好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充分挖掘當地特色產業,將木耳種植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新引擎,進一步培育特色高效產業,使木耳產業成為村集體和農民增收的一把“金鑰匙”

在不遠處的山門鎮劉崖村,一座座整齊排列的鋼架大棚已經初具規模,棚內棚外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大家都在為早日掛棒投產做最后的準備。
山門鎮劉崖村黨支部書記王文秀告訴記者,“劉崖村木耳種植基地計劃搭建種植木耳大棚9000平方米,晾曬棚4300平方米,目前已經完成了種植大棚的搭建工作,正在進行晾曬大棚的搭建工作,木耳菌棒已經陸續進棚進行開口等工作,預計6月底完成菌棒懸掛工作。”
據了解,木耳大棚建成后,將由合作社租賃運營,預計年產黑木耳25000公斤,實現產值15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11萬元以上,能夠帶動30戶低收入戶就近務工,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看著自家門口的木耳基地建起來了,劉崖村村民發展木耳產業的信心更足了。劉愛鋒便是其中的一員。今年年初,他從合作社拿來了290個菌棒在自家庭院嘗試進行種植,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如今菌棒上已經探出了一簇簇的木耳。
“我們山門鎮這幾年木耳產業發展得很好,今年我們劉崖村也是第一次種植,借著這個機會,我們村給部分農戶提供了菌棒,農戶可以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種植,目前長勢較好,產出的木耳既可以自己吃也能增加收入,還能學習木耳種植技術。”山門鎮劉崖村村民劉愛鋒說。

劉崖村黨支部成員通過實地調研,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的方式,今年共帶動10戶群眾發展庭院地擺木耳0.5萬棒,合作社前期提供菌棒和技術指導、后期統一收購銷售,解決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山門鎮通過推廣種植,黑木耳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和市場影響力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了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據山門鎮鎮長劉斌介紹,“山門鎮圍繞全鎮'四帶一核多點產業’布局,計劃把食用菌產業發展成強村富民的大產業,聚力打造高橋河流域食用菌產業片帶。目前已建成食用菌種植基地9處,制菌基地1處,有6個村集體自主種植,兩家企業帶動6個村集體入股種植。同時在劉崖村示范帶動10戶群眾發展庭院地擺木耳種植,邁出了群眾自主種植黑木耳的第一步,全鎮年種植菌棒120萬棒左右,年產值約500萬元。”

隨著黑木耳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山門鎮的鄉村振興之路也越走越寬廣。山門鎮將繼續發揮資源優勢,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推動黑木耳產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為農戶創造更多的增收機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圖/文清水融媒記者王永強王衛東)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