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特色 看發展
清水縣郭川鎮篇:產業發展勢頭旺鄉村振興動力足
近期,清水縣融媒體中心推出《亮特色看發展》系列報道,帶您領略全縣18鄉鎮農業農村工作亮點,感受基礎設施建設的堅實步伐,見證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以及項目建設的創新實踐。
今天,我們帶您走進清水縣郭川鎮,一探那些令人矚目的農業發展亮點。

郭川鎮孫山梁流域優質高效綜合種植示范基地
郭川鎮孫山梁流域優質高效綜合種植示范基地總種植面積3500余畝,其中種植飼草玉米1500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450畝、高粱1200畝、小麥良繁700畝,涉及孫山、平定、川兒、郭川4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清水縣隴塬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清水縣隴收谷物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個體合作社以及95戶農戶,目前苗情長勢良好。共流轉土地3000余畝,吸納就業務工300余人(次),增加務工收入150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以上。
堅持“三種模式”優布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立“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形成合作社示范種植、農戶自耕自種、村集體統一種植的3種種植模式,切實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
創新“三項機制”強推動。在開展工作中,創新分級包抓、定期調度、督導檢查3項機制,確保責任有人扛、工作有人抓、事事有安排、件件有回應,切實提高工作質效。
強化“三項措施”增效益。強化全程跟蹤式指導、社會化服務、全鏈條發展3項措施,從“耕、種、管、收”,全程跟蹤技術指導和服務,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切實提高產出效益,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訂單生產、技術服務、收益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穩定增加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收入。

郭川鎮2024年金坪灣千畝果園改造提升示范點
金坪灣千畝果園改造示范點位于清水縣馬廟梁萬畝蘋果產業示范帶核心區,分布在縣道金南公路兩側,交通便利、避風向陽、土壤肥沃,屬蘋果栽植優生區。總面積1020畝,涉及宋川、田川、高灣3村238戶農戶(其中脫貧戶57戶、監測戶6戶)。
在實施果園改造提升中,我們堅持“早”“實”“新”“嚴”4字要訣,確保改造過程務實、標準嚴實、質量扎實。一是堅持“早”字為先,謀劃宣傳到位。從去年11月開始鎮上多次組織召開黨委會議、鎮村干部會議、果農座談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宣傳動員、考察學習、排查摸底、布局規劃和地塊平整等前期準備工作,讓群眾真正了解果園改造的標準、模式以及補助資金等政策要求,切實增強廣大果農實施果園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早謀劃、早動員、早實施。二是堅持“實”字為基,組織實施到位。堅持“適地適樹、突出特色”的思路,通過多次考察市場供需、學習先進經驗,并結合氣候環境、生長習性等因素,確定采用喬砧短枝寬行省工高效的栽培模式,在地勢較高、通風向陽的地塊栽植花牛蘋果,在地勢低洼、土壤肥沃的地塊栽植富士蘋果,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改造機制,有序推進項目高質量實施。三是堅持“新”字為要,服務保障到位。堅持“選新品種好苗、挑短枝嫁接苗、用兩年生旺苗”的原則,組織群眾代表在麥積、甘谷、靜寧、陜西千陽等地實地考察比對,簽訂苗木供應合同,選用目前品質優良、市場暢銷的富士新品種眾成1號、3號和花牛新品種俄矮2號、黑鉆為主栽品種,確保果園“品種新、品質優、掛果早、收益好”。同時,堅持“行政+技術”雙軌包抓責任制,由班子成員和技術人員全流程蹲點包抓指導,全力做好技術服務保障工作。四是堅持“嚴”字為綱,質量監管到位。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組織人員逐灣場、逐地塊核查土地屬性,確保改造地塊全部為園地;同時,對“老舊樹體挖除、豐產溝開挖、有機肥回填、防鼠網放置、苗木栽植及澆水、鋪設防草布、行間套種”等每一個環節進行現場監督驗收,嚴把改造質量關口,確保“改造一塊、成活一塊、見效一塊”。
老舊果園改造提升后,預計4-5年進入盛果期,畝產可達3500公斤以上,畝均年收益3.5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同時,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技術服務、農資統購、果園托管、果品代銷、冷藏服務等聯農帶農方式,帶動周邊村1800余戶果農共同受益。

郭川鎮廟山梁流域果園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示范點
近年來,郭川鎮將果園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作為提升果品產業效益、增加群眾收入、推進產業振興的有效抓手,堅持“項目獎補、示范帶動、連片建設、分步推進”的總體思路,建成果品防災減災設施1340畝(其中防雹網1184畝、防鳥網136畝、多防棚20畝),涉及合作社5家,農戶120戶,其中通過政策扶持建成集中連片200畝示范點1個、百畝以上示范點5個。落實果品保險13820畝、蘋果氣象指數保險300畝,切實增強果園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有效提升蘋果產業經濟效益。
抓宣傳動員。通過廣播、微信群和入戶等方式,全方位宣傳防雹網建設獎補政策、建設標準、兌付程序和目的意義等,有效激發果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抓責任落實。建立“主要領導牽頭抓總、科級領導包點指導、鎮村干部跟進落實”的責任體系,確保責任、措施、落實“三到位”。
抓技術指導。組織外出參觀學習3次,開展防雹網建設技術培訓4場次,并加強現場指導服務,確保項目實施流程規范、規格達標、質量合格。
抓示范帶動。以廟山梁防雹網搭建示范點為中心,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宋川、趙那、郭川、田川等村120戶農戶搭建防雹網、防鳥網325畝,確保“建一片、成一片、帶動一片”,真正讓“防雹網”成為果農的“增收網”。

郭川鎮韓坪村市級鄉村建設示范村
韓坪村位于郭川鎮西南部,毗鄰麥積、秦州兩區,S207線和X517線沿村而過,距天水市區僅1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轄2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209戶752人,現有脫貧戶101戶409人、監測戶6戶22人。耕地面積1248畝,人均1.66畝。果園面積885畝,人均1.17畝,2023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3127元。今年以來,韓坪村緊扣“14+6+5”建設標準,按照“支部引領、產業賦能、黨員示范、干群聯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村邊有果園、戶旁有菜園、院內有花園、家家有產業”的宜居宜業田園型和美鄉村。
“富民產業+集體經濟”雙輪驅動抓增收。堅持“一業主導、多業融合”的思路,種植蘋果460畝、花椒275畝、葡萄100畝、大櫻桃50畝,發展西瓜、甜脆瓜等特色產業90畝,全村人均果品純收入達8926元,占全村人均純收入的68%。村集體種植大豆玉米、高粱、萬壽菊等150畝,萬壽菊育苗3000平方米、大棚西瓜10棚,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凈收益超過10萬元。全村戶均收入超過20萬元的有16戶、10-20萬元的有76戶、5-10萬元的有89戶。
“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雙向發力抓整治。建立“主要領導統籌調度、包村領導蹲點督導、鎮村干部全力落實”的責任體系和“日調度、周匯報、月考評”的推進機制,聚焦“農村八亂”難點重點,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群眾積極參與、平調勞力協助”的方式,動員群眾300余人次、動用機械60余臺次,拆除危舊房屋3座125平方米、亂搭亂建6處,整治殘墻斷壁800余米,騰挪亂堆亂放90余處,清理各類垃圾20余噸,維修破損墻面2100余平方米。健全完善“巷長制”“門前三包制”“日清掃、日保潔、日清運”等制度機制,推進了村莊管理干凈、整潔、有序。
“村莊建設+綠化美化”雙措并用抓提升。采取“項目補一點、工程墊一點、鎮村籌一點”的方式,2023年爭取“一事一議”資金57.7萬元,硬化巷道5700平方米。今年鎮村欠資180余萬元,維修破損巷道6處910平方米、鋪設排污管網510米、新建護坡390立方米、擋土墻410米,新修排水渠240米、攔水帶520米,砌筑生態圍墻620米,安裝花園圍欄600余米,硬化晾曬場1處750平方米,栽植竹子、月季、丁香、冬青、金葉女貞、紫葉矮櫻等綠化苗木3.75萬余株,移栽鄉土果樹10棵,打造小菜園36處、小花園25個,精心打造“開窗見綠、出門見果、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田園型”和美鄉村。
“黨建引領+三治融合”雙管齊下抓治理。認真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健全完善“黨建引領+三治融合”鄉村治理機制,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探索“紅黃雙十條”鄉村治理模式,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創評、矛盾調處、文化活動、志愿服務等各類活動20余場次,評選“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29人,有效涵養了文明鄉風,有力促進了和諧和睦。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