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清水縣以建設黃河上游康養及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為總目標,突出規劃引領,在筑牢生態屏障、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傳承黃河文化等方面大做文章,全面吹響了新時代高質量推進生態清水建設的集結號,描繪出一幅兩山青翠、碧水中流,花香滿徑、綠意傾城的生態畫卷,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0%,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8%,先后獲評“全國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丁香名縣”“省級森林城市”等殊榮。
突出規劃引領抓謀劃。委托蘭州理工大學編制了黃河流域渭河支流清水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對推動未來幾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戰略定位、發展重點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謀劃,按照儲備一批、申報一批、建設一批的要求,提出了27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

突出綜合治理抓生態。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打造渭河上游綠色屏障為重點,以“一城一廊兩山兩線六園”為主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三北六期、國土綜合整治、河岸綠化、道路綠化、義務植樹等工程,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8.8萬畝、義務植樹4200畝,綠化美化公路602公里,創建秦亭麥池等“國家級森林鄉村”3個,溫泉景區、花舞北山被評為“中國森林養生基地”,邽山生態園、筆架山景區被評為“中國森林體驗基地”,綠色生態成為清水最鮮明的底色。

突出污染防治抓環保。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減排、抑塵、管煤、控車、禁燒”為重點,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嚴格控制“四燒”問題。建成一二級煤炭銷售網點13個,累計完成土炕拆除改造2.13萬戶,拆除改造土炕4000戶,建成黑煙車抓拍系統2套。從嚴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與麥積、秦安、張家川簽署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協議。持續抓好排污口監管整治,全縣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地表水牛頭河出境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連續五年穩定達標。不斷加強農村環境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利用率達87.7%。

突出融合發展抓產業。按照全產業鏈條發展思路,高標準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年均種植蔬菜10萬畝、中藥材3萬畝、馬鈴薯15萬畝、小雜糧5萬畝;建設小麥良繁基地5萬畝、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18個,種植食用菌1000萬棒;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95個,創建“清水薄皮核桃”“初祖農耕”等公共品牌。做精做優“四大康養品牌”,規范運營中醫養生館,精心辦好“四季主題”文旅活動,趙充國陵園、非子牧場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溫泉景區創建為省級旅游度假區,軒轅故里·康養福地品牌效應不斷彰顯。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