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豐富少年兒童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清水縣文明實踐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組織以黨員、返鄉大學生、退休職工、鄉賢、文化文藝能手等為主的志愿者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演講、書法、繪畫、工藝品制作等為主要內容的“我在文明實踐中心過暑假”活動。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為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引領思想認識、傳播黨的聲音、培育文明新風、傳承優秀文化的主陣地作用,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清水縣開展“我在文明實踐中心看電影”一周一影主題實踐活動,用紅色經典滋養美好童心,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東關社區
東關社區文明實踐站設立了“水韻墨香”書畫培訓公益課堂,主要面向轄區內留守兒童、青少年共計1000余人,轄區家庭20余個。為幫助轄區內青少年、留守兒童培養興趣愛好,身心健康發展,推動社區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遠門鎮
近日,遠門鎮“大手拉小手”暑期愛心學習輔導班在12村文明實踐站相繼開班,各村邀請了返鄉過暑假大學生、鎮村干部、幫扶第一書記等組成志愿服務隊,既減輕了農村家庭子女無人看護的后顧之憂,也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高質量完成假期作業,豐富假期生活,讓孩子們暑期快樂“不打烊”。

西關社區
公益托管班自去年開辦以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青少年活動室等陣地,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需求,分別設置了“4點半課堂”作業輔導班和“軒轅故里繪畫班開課啦”技能培訓班。在開課期間,面向社會廣泛招募高校返鄉大學生、愛心教師、有藝術特長的志愿者進行公益授課。

白沙鎮
白沙鎮托管班師資力量雄厚,由大學生志愿者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組成,他們富有愛心和責任心,耐心指導學生學習和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在課程設置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包括作業輔導、閱讀寫作、書法繪畫、手工制作、體育活動等。此外,還特別安排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心理素質。

永和社區
七月盛夏,恰逢暑假,為豐富青少年的暑期文化生活,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確保青少年度過一個安全、文明、愉快的假期。7月9日,永和社區開展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識宣講,并開展愛心托管服務。

山門鎮
山門鎮以文明實踐站、圖書室、文化站為平臺,將鎮村組干部、返鄉大學生組成志愿服務隊,對轄區留守兒童、困難兒童等群體開展以“安全“童”行,守護當“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兒童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在享受夏日清涼的同時,不僅能夠加強安全防范措施,還能幫助其順利完成暑假作業。

黃門鎮
正值學生暑假和農忙時節,為緩解轄區內留守兒童“看護難”的問題,結合實際需求在社區功能室特開設兒童“四點半課堂”,精心設計課程計劃表,每天安排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和兩名假期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為孩子們提供作業輔導和豐富的課外活動。實現“托”、“管”、“教”三效合一,達到孩子開心、家長放心、托管安心的目的。截至目前,兒童愛心托管班已開展五期,共計有二十余名兒童參加,開展作業輔導、繪畫、舞蹈教學、益智游戲等十余次,為孩子們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假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草川鋪鎮
本次托管服務共開設腰林村、上邽社區2個班,累計50余人參加,招募大學生志愿者輔導老師、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支教團共15余人,對接專業培訓機構2家。課程不僅包含作業輔導等基礎課程,還精心設計手工繪畫、體育競技、閱讀分享、安全知識等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課程,旨在全方位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表達對孩子們的關愛與支持,團縣委暨協辦單位特別準備了學習用品大禮包,逐一贈予參與暑期托管的50名兒童,現場洋溢著溫馨與喜悅。

博物館
歷史傳承教育實踐基地中,社教老師在青少年活動室運用PPT結合短視頻的教學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向孩子們介紹了陶器的發展史等相關內容,并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運用陶泥塑造出文物的大致形狀,將提前制作好的陶泥作品進行展示,最后強調了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項。孩子們之間相互交流、分享創意,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不少孩子從一開始的生疏到逐漸熟練,能夠獨立完成較為復雜的造型,同時對文物進行了創新的設計和改編,展現了獨特的創意和思維。

土門鎮
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指示,以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為目標,土門鎮文明實踐站組織愛心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戶外生活常識講解等各項文明實踐活動。

金集鎮
托管班依托村空閑會議室、農家書屋等陣地資源,由暑假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結合各自所學專業及特長,通過講述紅色故事、引導孩子們分享讀書心得等多種形式進行授課,滿足孩子們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孩子們也興趣盎然,聽得特別認真,不時地與老師交流互動,課堂氛圍其樂融融。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交到了新的朋友,又激活了創造力,提升了社交力和合作力。
多種形式的“愛心托班”,為孩子們提供了安全、有趣、文明的活動場所,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為了孩子們的暑期樂園,成為了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載體。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