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清水縣白駝鎮化嶺村,一派和美新氣象。層巒疊嶂的八卦山下,綠水青山白云縈繞間,一棟棟農家院落典雅氣派,一處處鄉村花苑草木蔥郁,穿村而過的柏油馬路、生機勃勃的蔬菜大棚、綠蔭映襯的涼亭長廊、繽紛活力的文化廣場,共同繪就了一幅令人流連忘返的“嶺上如畫”新圖景。近年來,化嶺村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因村制宜、真抓實干,持續在建強基層黨組織、壯大特色產業、弘揚鄉風文明精準發力,一步一個腳印,實現美麗蝶變,在天津市河北區和市政協的幫扶下,先后榮獲鄉村振興省級示范村、全省書香社區、甘肅省衛生村、全市標準化先進黨支部、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試點村、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縣農業產業建設先進村、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美麗鄉村等榮譽。

夯基筑壘、凝心聚力,以黨建領航為“總引擎”,繪就“同心同向、協調發力”的強村畫卷。強黨興黨,重在基層;瘞X村堅持從建強支部核心領導、強化黨員中心引領、凝聚干群同心力量三個方面著力,不斷激發內生動力,齊心協力答好鄉村振興“時代考卷”。一是抓實效能提升。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以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為目標,以推動精細化服務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主要抓手,創新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品牌,通過“支部引領、干部帶頭、黨員示范、群策群力”的工作方法,全面抓好理論學習教育、矛盾糾紛調處、網格化服務管理、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等各項工作。二是嚴格組織制度。認真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組織黨員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政治素質,激發內生動力。深化“黨建+中心工作”方式,引導全體黨員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中亮身份、爭先鋒,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切實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三是強化隊伍建設,F任村“兩委”平均年齡44歲,村級班子逐步向年輕化轉變,天津市河北區援派優秀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市直單位先后選派2名選調生任黨支部書記助理,選聘1名高校畢業生擔任村文書,儲備培養35歲以下后備干部4名,新發展黨員2名,干部綜合素質逐步提升,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為文明鄉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以產業興旺為“支撐點”,繪就“稻粱豐碩、穰穰滿家”的富民畫卷;瘞X村把農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實現穩定增收,讓村級特色產業持續為鄉村發展“造血”“賦能”。一是穩步發展傳統種植產業;瘞X村地處山區,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農作物主要以小麥、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有萬壽菊、蠶豆、胡麻、油菜等。2024年,種植萬壽菊100畝,人工采摘32噸,累計收益4.2萬元,冬油菜種植300畝,蠶豆種植180畝。二是著力發展現代化蔬菜產業。依托天津市河北區援建項目,在川區建成40座高標準日光蔬菜大棚和1座100平方米保鮮庫,種植風味濃郁的紫西紅柿、普羅旺斯西紅柿、七星沙窩蘿卜、津優308黃瓜等新型農產品,帶動35戶農戶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搶抓全縣10億級食用菌全產業鏈建設政策機遇,建成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處,建成生產棚15座,晾曬棚3座,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帶動周邊群眾30人就近務工。三是大力推動特色養殖產業。依托化嶺村內畜養殖歷史悠久的優勢,在原有村內生豬養殖的基礎上,積極銜接項目資金,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1座,通過技術培訓、推廣,帶動34戶群眾養殖生豬3000余頭,6戶群眾養殖肉牛65頭,戶均年純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賦能添力,耕細做實,以鄉村建設為“著力點”,繪就“良序善治、美麗和諧”的和美畫卷。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省級示范村建設,利用天津市河北區幫扶資金898.3萬元,新建黨群服務中心1座350平方米,群眾活動場所2處共800平方米,附屬用房及車庫60平方米,硬化巷道4260平方米,改造村內排水渠2972米。充分利用市政協幫扶資金,硬化道路1.5公里,硬化巷道11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65盞,分發三框一桶168套,整治坡面300平方米,整治危墻788米,改造排水渠1470米,新建護坡240米,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二是凝聚鄉村治理合力。將黨組織延伸到基層網格中,積極組織村組干部、駐村工作隊、黨員、群眾代表開展入戶走訪、收集民情民意,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構建“黨支部+工作隊+組干部+村民代表”化解機制。把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作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建好用好基層協商議事平臺,市、縣政協委員以普通委員身份下沉參加協商議事活動,市政協主席王燕多次深入化嶺村指導開展政協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先后征集到民生議題24件,開展協商議事活動8次,協商落實具體事項6件。比如,通過協商反饋,村黨組織及時拓寬8戶群眾入戶路60㎡,修建攔水墻30米,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三是建強鄉風文明陣地。著力打造“感黨恩促振興”主題教育實踐基地,結合“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設道德講堂、板凳會議、田間學堂、嶺上夜話等主題活動,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質效。依托鄉村舞臺、文化廣場組織開展社火表演、秦腔演繹等文體活動,引導村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參與、自我表現、自我提高。充分發揮“積分超市”作用,通過“服務積分、以分換物”的工作思路,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典型示范戶評選活動。近年來,評選出“賢惠媳婦”“文明家庭”“優秀志愿者”等先進典型35人名,發揮模范帶動作用,切實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轉村風。

鄉村振興大道如砥,氣勢雄渾,激蕩著新時代的交響;瘞X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持續在隊伍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治理上精準發力,奮力繪就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