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秦亭鎮劉峽村堅持黨建引領,注重發展特色富民產業,突出村民主體作用,著力打造村美院凈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和美鄉村。先后榮獲“清水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清水建設先進村”“清水縣集體經濟發展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堅持黨建為“魂”夯實和美鄉村振興根基
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劉峽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凝心鑄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通過“五式分類”定職責、“崗位練兵”作表率、“述職評議”轉作風、“網格管理”優服務,培養了一支“敢為人先、擔當盡責”的頭雁隊伍,和美鄉村建設蹄疾步穩。一是思想引領提素質。把“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作為總要求,健全“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12項制度,推動黨支部建設標準化。今年,開展黨員集體學習14次,技術培訓4期,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6名,黨組織凝聚力明顯增強。二是實干擔當強班子。積極組織群眾面對面“擂臺問政”和“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等活動,推行并落實領導聯系村、干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網格治理模式,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和美鄉村的發展優勢。三是帶頭示范優服務。堅持和美鄉村為村民而建,持續開展民意征集,解決排水渠、污水管網、孤寡幫扶等群眾急難盼愁事項15件,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堅持環境為“基”擦亮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劉峽村堅持規劃先行,突出打造田園掩映和產業融合型村莊,做實“拆、建、管、治+產業”五篇文章,讓美麗鄉村更有“精氣神”。一是做到科學規劃為先。以村莊實際出發,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構建“一帶一域四園”的總體發展布局,依托閣大公路和柳林河流域,連點成線打造棚栽木耳產業園、地擺木耳示范園、生豬養殖產業園、漢麻種植示范園等四大產業園。二是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功能。聚焦鄉村建設“14+6+5”總體要求,全力推動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新建污水處理池100立方米,鋪設污水管網2500米,修建排水渠2100米。三是實現人居環境優化提升。堅持路域治理和村莊改造相結合、垃圾分類和門前“五包”相結合。沿閣大公路打造“青松迎客”“竹子林”“秦風在茲”等旅游節點4處。全村223戶衛生廁所全覆蓋,新建室外分類垃圾池6處、發放戶內分類垃圾桶223套,實現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集中轉運處理”。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拆除新建庭院周邊破舊刺粑1450米,騰挪房前屋后和公共區域亂堆柴草180余堆,荒廢麥場6處,新建晾曬場800平方米,建設農家小菜園65處,村戶面貌煥然一新。

堅持產業為“筆”譜寫和美鄉村興旺篇章
鄉村不僅要宜居,還要宜業,讓群眾增收有門路,收入有保障。劉峽村依托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著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種植產業,通過產業賦能,走好富民強村之路。一是支部“筑爐”,搭建高效發展新平臺。立足全鎮“兩域兩路”產業布局,通過支部建鏈、合作社強鏈、企業延鏈、農戶補鏈,聚力打造“川區木耳+萬壽菊、山區畜牧+漢麻”產業鏈。種植漢麻340畝、金銀花140畝,建成食用菌種植示范園2處,萬頭生豬養殖基地一處。二是產業“引火”,點燃增收致富新希望。調整優化聯農帶農模式,讓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實現抱團發展、村強民富。連續兩年建設投產木耳種植產業園29200平方米,產值達到220萬元。直接帶動62戶群眾流轉土地增收10.8萬元,87戶群眾務工增收46萬元。規劃用地31畝,引進社會資金800萬元,項目資金170萬元,建成萬頭生豬養殖基地1處,新建圈舍9棟,年收益達到400萬元,帶動20戶群眾戶均務工增收1.5萬元。與盛裕達漢麻種植有限公司緊密合作,秦亭鎮漢麻種植晾曬存儲設施項目落戶劉峽村,新建打麻生產線2條,麻秸稈生物質顆粒加工生產線1條,9月底全面建成投產使用,年加工生產漢麻8000-10000噸,產值達到7000萬元,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近就業,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三是多向“助燃”,增添集體經濟新動能。通過黨支部牽頭爭項目、引資本、興產業,發揮公司和村集體優勢合作共贏,促進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木耳大棚和生豬養殖基地等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60余萬元,為群眾分紅10.2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連年趕超進位。

堅持治理為“墨”繪就和美鄉村善治畫卷
堅持把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作為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村民議事協商作用,探索出了一條“議、干、管、評”的基層治理路子。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議事程序的基礎上,制定村民議事規則,有針對性地組織村內“能人”議難事、大戶議產業、老人議莊風,既達到了議事效果,又確保議定事項能夠順利落實。村莊事務堅持全民參與治理。將農戶房前屋后和公共區域亂堆亂放包抓到戶整治,劃出“責任田”。多形式開展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探索創建了劉峽村老人老言“十談十訓”文明實踐新模式,打造了法治文化廣場,崇德向善文明實踐品牌,創建志愿服務、結對幫扶、集中供養、產業興農“四個家園”,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劉峽村始終堅持為民建村、為民興村,突出黨建引領、產業強基、崇德向善品牌,實現了從原來臟亂差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華麗蝶變。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