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實現了舉世矚目的跨越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邁上大臺階,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業大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向農業強國邁進。

近年來,清水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扎實推進鄉村建設示范創建行動,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把農村建設得美好,農民群眾才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秋時節,漫步清水的田間鄉野,隨處可見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美麗畫卷: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農家新居干凈整潔,一個個產業項目拔地而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這里,鄉村振興步履鏗鏘;這里,美麗圖景日新月異;這里,鄉村有“顏值”,生活更美好。

李具珍是清水縣隴東鎮坪道村蛻變的見證者,看到家門口實實在在的變化,他打心底里高興,“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整個村莊的環境衛生、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改善,道路硬化了,家家戶戶衛生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生活舒適。”
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不僅來自于倉廩殷實、產業興旺,更在于鄉村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充分滋養。
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這是農民群眾的期待,也是人們對美好田園生活的向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組織農民重整山河、發展生產,進行了艱辛探索;改革開放以來,領導農民率先拉開改革大幕,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全面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鄉村呈現新氣象。

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提升。近兩年來,清水縣提出“產業定帶、帶上選村、村分等級、梯次推進”的鄉村建設思路,突出規劃引領,尊重群眾愿意,編制村莊規劃185個,實現了“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突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年均投入1.4億元,打造省級示范村10個、縣級精品村30個、達標村60個,通自然村硬化路實現全覆蓋。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小巷道硬化覆蓋率達97%,衛生廁所覆蓋率達89.5%。
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清水縣將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與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完成搬遷380戶。突出群眾主體地位,深入推進“三大革命”,引導村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種竹、移植鄉土果樹、建設小菜園,繪就“一村一韻”鄉村印記,清水縣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清水縣統籌抓好鄉村治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大力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探索建立“主題黨日+文明實踐”治理體系,不斷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總結完善了黨建聯盟引領型、崇文重教引導型、村民議事參與型、多元主體帶動型、村社聯建服務型、積分評價管理型、城鄉融合推動型、規范管理賦能型“八種模式”,走出了一條清水特色鄉村治理新路子。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建設,促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金秋時節,碩果飄香。眼下,清水縣各蘋果種植鄉鎮的果園里蘋果滿枝、果香彌漫,果農們正搶抓時節進行采摘,到處是豐收、繁忙而又喜悅的景象。

來到金集鎮矮砧密植蘋果示范園,一顆顆鮮紅透亮、飽滿圓潤的蘋果掛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果農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采摘、分揀、裝箱、搬運,現場一片豐收的景象。、
“我這果園有200畝,主要種植嘎啦、秦脆、美味、馬斯特紅蛇等品種。我們目前以高端禮品盒進行銷售。今年已是種植的第三年,掛果的第二年,收成很好。”金欣果合作社負責人周建國說。
金集鎮依托全國蘋果產業強鎮項目支撐,搶抓馬廟梁萬畝蘋果示范片帶建設機遇,建成集采穗育苗、栽植示范、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分揀包裝、冷鏈儲藏、加工及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通過持續引進新優品種、實施現代建園模式,大力推進矮砧密植、喬砧短枝寬行省工栽植、高接換優等示范園建設1300畝。目前,全鎮蘋果陸續進入采摘期,今年的產量預計超過3.4萬噸,果農戶均收入達5萬元以上。

“近年來,金集鎮依托全國蘋果產業強鎮項目支撐,搶抓馬廟梁萬畝蘋果示范片帶建設機遇,以矮砧密植蘋果園示范帶動,通過持續引進新優品種、實施現代建園模式,大力推進矮砧密植、喬砧短枝寬行省工栽植、高接換優等示范園建設1300畝。今年的產量預計超過3.4萬噸,果農戶均收入達5萬元以上。”金集鎮副鎮長陳治偉說。

清水縣緊盯打造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示范區,按照“東菌西果、南藥北糧、沿川設施農業”產業發展布局,著力做大做強食用菌和小麥育種,鞏固提升干鮮果和中藥材,穩步發展漢麻和小雜糧。建立差異化獎補、行政技術“雙包抓”機制,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園區化、集群化發展。近年來,累計建成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44個,種植規模達到2000萬棒;建成小麥烘干倉儲中心5個,小麥良種“育、繁、加、銷”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累計發展干鮮果48萬畝,年均種植中藥材、蔬菜、漢麻、小雜糧等特色產業38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141.78萬頭只,金集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郭川鎮宋川村、郭山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化示范村。
一項項富民產業撐起現代農業的“四梁八柱”,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202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30.18億元,較2012年增長104.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88元,較2012年增加67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三番的歷史性飛躍。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新征程上,農業現代化推進如火如荼,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美麗鄉村不斷涌現,新鄉俗帶來新風正氣……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清水鄉村振興的夢想正在升騰。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更上一層樓,這是農民群眾的期盼,也是廣袤大地上越來越美的風景,這風景,正在清水人民砥礪奮進的底色中逐漸變成幸福的圖景。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