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水縣秦亭鎮立足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搶抓全縣大力扶持發展漢麻產業的機遇,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全鎮共種植2.3萬余畝漢麻。通過在傳統漢麻擴面增產增收、新型漢麻延鏈補鏈強鏈上強組織、注活力、見實效,進一步夯實了全鎮漢麻產業基礎,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澎湃動能。
秦亭鎮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當地土壤肥力充足,土壤的蓄水能力強,滲透性好,適合漢麻生長。當地產出的麻具有皮色白、韌性好、麻稈高而直,麻籽顆粒飽滿,出油率高等特點,因其質量上乘,品質極佳,“秦亭漢麻”的品牌效應日趨彰顯,品牌效益也逐漸增強。

記者來到秦亭鎮喬李村,道路兩旁隨處可見正在晾曬的傳統漢麻。在專門漚麻的場所處,幾名村民正圍著漚麻池,一人負責從池里撈取,其他人負責搬運,大家各司其職,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喬李村今年村集體種植傳統漢麻40畝,農戶共種植88畝,每畝傳統漢麻能產麻皮大概是180斤,按照市場價格19元來計算,每畝能賣3600元左右,此外,每畝傳統漢麻還能產麻籽80多斤,按照6元的市場價格,能賣480元到500元,因此,每畝傳統漢麻的總收入在4100元到4200元。今年喬李村種植的40畝傳統漢麻預計能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鼻赝ゆ倖汤畲妩h支部書記劉愛國告訴記者。

喬李村種植的漢麻主要是傳統漢麻,傳統漢麻不僅產量高,而且還能生產麻籽,畝產效益好,但是由于種植周期長,工序相對復雜,人工成本高,受場地限制較大。
為了破解全鎮漢麻產業發展壯大的難題,2023年秦亭鎮積極調整產業發展結構,引進新型漢麻種植技術,實現了機播機收、原地漚麻,解決了漚麻場地對漢麻大規模種植的瓶頸,同時建設打麻生產線2條、麻制品加工車間1處。全鎮的漢麻種植規模也由去年的8000余畝擴大到今年的23000余畝。2024年,秦亭鎮共種植傳統漢麻4600畝,新型漢麻18400余畝,進一步推動了傳統漢麻擴面增產增收、新型漢麻延鏈補鏈強鏈,更好地實現了漢麻產業優化升級。

當下,正值漢麻收購時期,在秦亭鎮劉峽村漢麻交購點,一輛輛滿載著新型漢麻的車輛經過過稱、登記之后駛往集中卸貨點有序等待卸貨。集中卸貨點處,前幾日交購過的漢麻已經堆積如山,加裝了木裝器的數輛小型挖掘機正來回作業,有序卸貨,工人們協作配合,現場一派繁忙的收購景象。
與此同時,在劉峽打麻場另一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建設漢麻加工廠房,預計再有10天,該加工廠房將建設完成,后續還將引入漢麻加工設備,新建2條打麻生產線,1條生物質顆粒生產線,進一步助力全鎮漢麻產業高質量發展。

甘肅盛裕達漢麻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負責人王瀟然告訴記者,“我們劉峽打麻場從10月1日開始收麻,目前已經收了350噸左右的麻,平均每天大概收50噸,1噸按照3000元的價格收購。之后,我們會把收割完的麻加工成長麻,用來做紡織衣物和床上用品,一些碎的麻稈,我們會壓成生物顆粒,用來取暖。”
下一步,秦亭鎮將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壯大產業”的發展思路,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特色產業發展路徑,多措并舉促進漢麻產業提質增效,以產業蓬勃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保障。(清水融媒記者丁文艷馬輝)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