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以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為切入點,全面加強水土流失預防保護,積極爭取謀劃重點項目,全面提升蓄水保土監測管理能力,生態底色不斷厚植,水土保持引領產業發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清水縣溫泉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涵蓋白沙鎮、新城鄉、永清鎮,該項目的實施可使項目區農業基礎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進一步促進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林、牧各業協調發展,綜合受益人群6000多人。

近日,記者來到項目建設現場看到,小節點綠化即將收尾,正在實施河堤步道鋪磚、河堤護坡治理、鳥巢搭建等工程,下一步將啟動停車場和涼亭的規劃建設。
清水縣溫泉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是依托鄉村旅游產業開展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項目新建石坎梯田26.97公頃,坡面水系工程1處,護坡工程115米,山頂棧道956米,堤頂生態步道1.16公里,觀景平臺2處,堤背綠化0.23公頃,封育治理636.09公頃。以流域為單元,清水縣按照“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目標,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一體謀劃,治山治水治污協同推進,以清潔小流域激活文旅建設“新動能”。實施的溫泉溝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將封育治理、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坡面水系工程、谷坊、護坡工程、生產道路、村莊綠化美化工程等有機結合起來,把桐溫大橋—溫泉村小流域打造成了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精品小流域。以水土保持建設引領鄉村文化開發,帶動30戶文旅經營個體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來,清水縣持續在流域提質增效治理、夯牢產業基礎“寬闊地”上積極探索,主動謀劃儲備項目6類9個,總投資1.6億元。堅持“山、水、林、田、路”一體化治理,實施上灣梁和廟山梁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建設梯田5355畝,水保林936.3畝,封禁治理3.62萬畝,生產路11.44千米,排水渠7.93千米,田間道路19.74千米,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處,使耕地“窄、陡、散”的狀況和小農戶分散細碎化種植方式得到了根本性改變。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各鄉鎮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水土保持工程引領鄉村產業開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能力顯著增強。探索“生態+文化”的融合發展模式,持續為鄉村“塑形、鑄魂”,建成馬連灣、上牟溝等集攔泥滯洪和節水灌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淤地壩7座。新開工的青蓮溝、豐盛溝等5座淤地壩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年底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淤地壩的建設,使壩控范圍內的泥沙洪水得到有效攔蓄,進一步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保障區域內果園、農田灌溉及特色產業發展的需求。截至目前,全縣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超過8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的良好態勢持續鞏固,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圖/文清水融媒記者劉嘉)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