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豐富轄區少年兒童假期生活,切實解決家長假期孩子“看護難”“作業輔導難”的問題。寒假期間,清水縣結合“四百”主題活動,積極引導鄉鎮各村(社區)整合優化資源力量,采取“部門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模式,組織返鄉大學生、村文書、駐村工作隊員、志愿者等人員,共同推動轄區假期“愛心小課堂”建設,讓“大朋友”帶領小朋友度過一個豐富、愉快、有意義的寒假生活。
寒冬時節,室外雖冷,但草川鋪鎮火石村“愛心小課堂”活動室內卻充滿了歡聲笑語和溫暖。寬敞明亮、安靜舒適的環境,與孩子們專心作業的場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完成課本內容、假期作業的同時,愛心小課堂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兒童閱讀材料及書法、手工制作、乒乓球等趣味課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開闊了視野、培養了興趣,豐富了假期生活。
“我們村里辦了個老年食堂,解決了老人吃飯的困難。現在孩子放假了以后沒人照顧,我們倆平常比較忙,村里辦了愛心小課堂,幫助孩子在寒假學習、寫字,我們十分放心,解決了我們家孩子無人看管的難題。”草川鋪鎮火石村村民邱俊祥說。

為了讓愛心小課堂順利開展,草川鋪鎮積極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資源,由返鄉大學生和青年志愿者參與管理和教學,為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子女、留守兒童、在外務工人員子女等提供公益托管和作業輔導等服務。
“現在孩子們都放了寒假,但是大部分孩子家長在外務工還沒有回家,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加入愛心小課堂,我會用我最大的努力,輔導好每一個孩子,讓在外務工的家長放心,讓在家的孩子感到溫暖。”愛心志愿者王小偉告訴記者。

“幼有善育”事關每個家庭,清水縣著眼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精細謀劃、主動作為,堅持“公益、自愿、安全”的原則,將“教育”與“托管”相結合,打造功能定位以看護為主的“愛心小課堂”,采取靈活多樣的“1+N”輔導模式,豐富愛心課堂內容,強化安全教育保障,切實把假期“愛心小課堂”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下一步,清水縣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整合各方志愿服務力量,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不斷豐富拓展托管內容,幫助少年兒童度過一個有意義、有趣味、有收獲的假期生活。(清水融媒記者牛啟坤)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