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水縣堅持以深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縱深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按照“東西延伸、功能完善、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思路,做強縣城龍頭,做實鄉鎮支點,做美農村腹地,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鄉鎮中心村輻射帶動能力,不斷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漫步在清水的大街小巷,道路寬敞、市容整潔,三三兩兩的市民沿著休閑步道悠閑散步,“口袋公園”、城市綠道、街角綠地星羅棋布、隨處可見,處處是城市環境優美宜人、居民閑適自得的靚麗風光。
為將綠色和幸福延伸到百姓身邊,在城區空地植樹補綠、機關單位拆墻透綠、住宅小區見縫插綠,打造微景觀,為城市增綠添花,各節點串聯起的沿街景觀帶已成為城市中的綠色風景線。
目前,清水縣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32.8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綠地率達36%,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8平方米,城市品位及承載能力不斷提高,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城市品質提升離不開交通網絡的暢通。莊天高速清水段、軒轅大道下穿經四路項目相繼竣工通車,在西部新城區形成了“一線聯兩路”的交通布局。歷經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全縣“五橫十三縱”城區道路骨架全面形成,城市路網布局不斷完善,交通路網和空間格局不斷優化。
道路新格局彰顯著城市新脈動,莊天高速公路的成功通車,打開了人流、物流新通道,清水縣內豐富的物產和旅游風光將走進更多人視野,對于促進清水縣與周邊城市的交通聯通、信息互通、文化交融和經濟往來,拉動清水積極融入甘肅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和天水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讓清水與祖國各地聯結更為緊密。
城鄉融合,關鍵路徑在“融合”。清水縣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鄉村產業,將農特產品優勢、旅游優勢等轉化為發展優勢,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眼于產業轉型升級,延伸“供產銷”一體化、“吃住玩游購”全過程等特色產業鏈,為城鄉融合發展開辟了更多元更寬廣的發展路子。

2024年來,清水縣加快建設冷鏈物流倉儲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和2個鄉鎮大型商超,積極打造3個“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站點,啟動實施農村公路和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2條84.36公里,推動城鄉物流體系更加健全、要素流通更加暢通。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清水縣以北山生態景區為主,溫泉、花石崖、非子牧場等鄉村景區景點為延伸,精心打造主題旅游路線,培育形成“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全鏈條,形成獨具特色的文旅農康融合發展新模式,為鄉村群眾增收致富開辟新路徑。
城是鄉的葉,鄉是城的根。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清水正在開拓出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醫療服務的均衡化發展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2024年8月,清水縣緊密型醫共體總醫院揭牌成立,由縣人民醫院牽頭和縣中醫院、21家鄉鎮衛生院、260個村衛生室共同組建醫共體,醫共體成員醫療機構實行“六統一”管理,在人才培養、技術支持、醫療管理等方面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夯實基層衛生網底,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同時,降低醫療成本,讓城鄉群眾享受到了便捷的醫療服務。

新時代新征程,清水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各項工作,堅持實現縣域“交通圈”全面“暢通”,“資源圈”加速“流通”,“生活圈”深入“連通”,為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更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