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置點里村居整齊劃一、坐落有致,老人在涼亭里閑談,孩子們在廣場上嬉戲,笑聲陣陣;產業基地里食用菌長勢旺盛,蔬菜鮮嫩蔥綠,中藥材豐富多樣;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里機器轟鳴,搬遷群眾化身產業工人忙碌作業……在清水縣各處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生活的幸福圖景徐徐展開。
2024年,清水縣堅持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作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立足實際、著眼長遠,聚焦政策宣傳引導、搬遷政策制定、安置點規劃建設、后續產業扶持等重點工作,多措并舉讓搬遷群眾住上“暖心房”,圓了“安居夢”。

清水縣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地質災害易發多發,部分群眾居住環境存在地災隱患和風險。為改善群眾住房條件、提升群眾住房安全水平,清水縣堅持系統思維、規劃引領,成立縣生態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包抓鄉鎮、鄉鎮領導包抓村組、村組干部具體包抓到戶的工作機制,對全縣312處地災隱患點進行了“地毯式”排查,確定了686戶搬遷對象,按照“四避開”“四靠近”“四達到”“四結合”的要求,科學規劃了8個集中安置點,并將以往各類搬遷剩余戶納入搬遷計劃,配套出臺“10+5+N”搬遷優惠政策,實現了“應搬盡搬、應搬早搬”。
清水縣松樹鎮下曹村搬遷戶曹耀山就是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的第一批受益群眾,搬進新房已有兩年,看著現在寬敞明亮的新房,回憶起原來的居住環境,曹耀山感慨萬千。“以前我們居住的地方條件很差,房屋前后都是土崖,房子也不是太堅固,尤其是遇到下雨天,心里老是感覺不踏實。自從搬下來以后,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房屋也特別堅固,現在住得很安心。”

據悉,清水縣2022、2023兩年累計搬遷380戶。2024年搬遷207戶,其中2024年的80戶已完成主體工程,2025年的127戶已開工建設,明年計劃搬遷99戶,確保實現“5年任務3年完成”。
為保障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保質保量實施,有效解決群眾搬遷后顧之憂,清水縣結合生態搬遷工作實際,配套制定“10+5+N”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優惠政策。生態搬遷群眾每戶無償享受1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5萬元財政貼息貸款以及N條配套扶持優惠政策,確保生態搬遷工作順利實施。同時,將搬遷工作與和美鄉村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結合起來,在全面落實“10+5”政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放大“N”的效應,整合項目資金4090萬元,統籌建設污水處理站、充電樁、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既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舒適度和便利度,又激發了搬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清水縣因地制宜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給群眾搬來安穩和幸福。縣上共安排銜接資金5800萬元,在安置點布局食用菌、設施蔬菜、中藥材等產業,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機制,帶動600多名搬遷群眾在產業鏈上實現增收,做到了“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就業”。
清水縣注重強化基層治理,建立積分制、“黨群說事+”等治理模式,推廣“主題黨日+文明實踐”活動,引導群眾“既挪地方、又換思想”,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融入新家園。
一幢幢大方美觀的嶄新房屋整齊排列,一條條平整寬闊的巷道四通八達,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富民產業遍布全縣,一個個快捷實用的便民服務溫暖人心……近年來,清水縣圍繞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接續推進農房改善和搬遷安置工作,全縣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49個,搬遷群眾2503戶12311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