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清水縣各鄉鎮紛紛吹響春耕備耕的號角,廣大農民群眾搶抓農時,積極投入到春季農業生產中,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從大棚生產到果園管理,從施肥追肥到物資儲備,各鄉鎮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為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擴規模、樹品牌特色產業激活“春耕引擎”
在紅堡鎮安坪村的草莓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大棚內,綠油油的草莓苗長勢喜人,紅彤彤的草莓散發著誘人清香。2024年,安坪村擴大草莓種植規模,新建草莓大棚18座,連棟大棚3座,全村現有冬暖式大棚30座,普通大棚218座。今年,紅堡鎮聚力品牌建設,在注冊“紅寶草莓”品牌的基礎上,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并成功注冊鴻寶國際商貿有限公司,為草莓出口外貿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紅堡鎮周家村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也迎來春耕好時節。村民們忙著整理菌棒,一座座大棚內呈現出繁忙有序的景象。今年以來,紅堡鎮推廣“大棚+林下+地擺+庭院”的創新種植模式,205萬棒菌棒已陸續到位,正在有序入棚養菌。
在白駝鎮化嶺村設施蔬菜種植的大棚內,處處呈現出一幅繁忙而生機勃勃的景象,工人們在田間來回穿梭,起壟、施肥、鋪膜、覆土等工序依次進行,為即將開始的辣椒種植做好準備。“當前是大棚設施備耕關鍵期,我們正在組織整地、播種、施肥。同時,檢查大棚設施,確保棚體穩固,蓋好棚膜,為后續移栽播種做好全面準備”化嶺村黨支部書記劉會明說。
在白沙鎮趙溝村食用菌產業園區,滑子菇菌棒上架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工人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確保在最佳時間內完成菌棒上架工作。大棚生產不僅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科學配比“營養餐”護航夏糧“綠浪翻滾”
春耕時節,冬小麥進入返青拔節的關鍵時期,施肥追肥成為保障糧食豐收的重要環節。
在紅堡鎮,鎮村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苗情、墑情,動員種植大戶和村民開展接苗施肥。紅堡鎮共種植冬小麥16400畝,打造良種繁育基地8400畝。農技人員因苗施肥、氮肥為主、水肥協同,精準把握施肥用量,確保小麥春季拔節生長。
豐望鄉村民在農技人員指導下,抓緊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查看土壤墑情、防治病蟲害,為小麥施肥。磨上咀村副主任倪金之表示,“趁著雪天給小麥施肥,肥力吸收更好,期待今年能豐收!”
永清鎮通過村級廣播、現場指導等方式,積極宣傳春季農業施肥工作,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精準施肥指導。
土門鎮實行“三級包保”責任制,確保追肥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協調農資供應站點開辟綠色通道,及時配送肥料。
松樹鎮根據苗情、墑情,堅持因苗施策、分類指導,科學制定施肥方案。金集鎮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問診把脈”,通過“弱苗補肥、旺苗控長”的分類管理模式,為小麥精準開出“生長處方”。各鄉鎮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夏糧穩產增收。科學施肥追肥不僅提高了糧食產量,也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嚴監管、保供應農資“糧草”穩價到田
充足的物資儲備是春耕生產的“定心丸”,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春耕時節是農資需求的高峰期,也是耕地質量提升的關鍵期。各鄉鎮提前謀劃、合理安排,全力做好農用物資儲備工作,嚴控產品質量,確保農資供應及時充足、質優價穩。
紅堡鎮由23村村集體出資成立天水紅農公司,已采購尿素、化肥等農資30噸,為全鎮春耕生產提供堅實支撐。
新城鄉聯系農資經營主體提前儲備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累計儲備化肥260噸、地膜95噸,并與4家農資供應商簽訂保供協議。鄉市場監管所、綜合執法隊和農業中心工作人員合力做好農資打假工作,加大對農資產品的監督檢查力度,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等違法
豐望鄉供銷社儲備化肥50噸、地膜5噸,并與清水縣眾合惠農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配送協議,建立“點對點”農資應急配送體系。
永清鎮協調農資經銷商做好農資儲備工作,運調儲備大量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產品,同時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白沙鎮14村認真做好農資供應保障,確保不誤農時、不誤春耕。

田間課堂“授真經”科技賦能“新農人”
為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各鄉鎮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活動,為春耕生產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白沙鎮邀請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和食用菌種植專家,舉辦小麥、冬油菜春季田間管理培訓和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技術人員采取“理論+觀摩”的方式,為參訓農戶講解理論知識,并深入大棚和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技術培訓,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和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技術支撐。
紅堡鎮農業服務中心深入果園現場教學,為果農送上春季果園管理“第一課”。技術人員從果樹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控、整形修剪等方面展開全面講解,并進行實操演示,讓果農更好地掌握技術要點。各鄉鎮通過技術培訓,將科技力量注入春耕生產,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機械轟鳴“加速度”土地改良“煥新顏”
夯實耕地基礎,就是為農業豐收筑牢根基,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整地工作是春耕備耕的重要環節。
新城鄉抓好農機服務保障,協調投入農機具46臺,組織各村開展農機檢修,培訓農機手20人次,確保機械化播種高效開展。
連日來,草川鋪鎮立足實際,早部署、爭主動、搶農時,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在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設施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走進黃崖村鋼架塑料蔬菜大棚,一座座大棚內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備耕景象。村民們正忙著進行辣椒育苗工作,耕地、起壟、施肥、播種、覆膜,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郭川鎮搶抓年前土壤未封凍的有利時節,投入挖機、鏟車等機械120臺次,完成1014畝老舊果園改造和特色產業預留地塊的深松整地、土壤改良等工作。在郭川鎮黃崖村鋼架塑料蔬菜大棚內,村民們忙著進行辣椒育苗工作,耕地、起壟、施肥、播種、覆膜,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耕地整地工作,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為農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精修細剪“強筋骨”綠色發展“護生態”
果園管理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春季果園管理是果樹全年管理的重要環節,各鄉鎮積極行動,做好防御凍害、病蟲防治、施肥灌水、修剪拉枝等工作。
在豐望鄉柏樹村西坡灣果園里,果農們分工合作,對果樹進行涂白、修剪樹枝、清理廢棄樹枝,呈現出一幅熱火朝天的果園管護圖。2025年,豐望鄉計劃改造老舊果園239畝,挖掘機、旋耕機等設備全速運轉,老樹挖除、整地耕翻等工作正在有序展開。
郭川鎮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志愿者清理田間秸稈,回收廢舊農膜,有效防治農田“白色污染”。各鄉鎮通過果園管理,不僅提高了果樹的產量和質量,也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做出了貢獻。
從智能化大棚到科技化麥田,從農資保供到生態管護,清水縣各鄉鎮以“開局即決戰”的姿態,將春耕生產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鎮村干部扎根一線,農技專家送技到田,農戶群眾揮汗如雨,共同奏響“人勤春早”的奮斗樂章。放眼望去,草莓大棚里紅果綴枝,麥田中綠浪翻涌,果園內新芽萌發,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壯美畫卷正在清水大地徐徐鋪展。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