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伊始,清水縣秦亭鎮劉峽村傳來喜訊——當地標準化養殖基地的7000頭生豬達到出欄標準,正式拉開出欄序幕,奏響了新年產業振興的“奮進曲”。
走進位于秦亭鎮劉峽村的萬頭生豬智能化養殖基地,一排排智能化的豬舍整齊排列,自動投喂設備和恒溫調控系統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一頭頭膘肥體壯、毛色光滑的生豬迎來了出欄期。基地工作人員正有序地將生豬趕出豬舍,裝上運輸車,它們將被陸續運往白銀、定西等地。
“我們養殖基地此次存欄頭數有7000頭左右,最近這段時間每天的出欄頭數都在500頭以上,截至本月底,我們基地的所有生豬將全部出欄。平均每頭生豬的凈利潤在200元以上,這批生豬將為我們帶來150萬元左右的收益。”秦亭鎮劉峽村養殖場廠長陳增強說。

據了解,劉峽村標準化養殖基地占地31畝,建設標準化豬舍9棟,每棟豬舍同步配套地暖、水冷、自動上料和衛生防疫、糞污無害化處理等養殖設施。現代化的養殖模式讓生豬的育肥周期進一步縮短,也讓存欄量相較傳統模式提升了3倍,出欄率穩定在98%以上。養殖基地2024年元月份上養的首批4200頭生豬,已于5月中旬全部出欄,收益75.6萬元。此次出欄的7000頭生豬,均為去年10月份上養的仔豬。
過去農戶自己飼養,既擔心疾病又發愁沒銷路,現在全新“代養模式”的全鏈條服務讓生豬養殖風險歸零。劉峽村標準化養殖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發展模式,與新疆養殖公司簽訂定向訂單協議,公司負責提供豬仔、技術服務、養殖飼料和后期訂單銷售,合作社和養殖農戶負責養殖,降低了合作社和農戶養殖風險,確保了穩定增收。
從養殖基地建成后,帶動了秦亭鎮劉峽村、店子村、秦亭村9戶養殖戶共同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9.84萬元。同時,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務工和聯農帶農養殖,每年帶動32戶農戶戶均增收1.5萬元。

黨曉亮是去年10月份來的養殖場,平時主要負責生豬飼養工作,對于家門口這份新工作,他比較滿意,“這里離家比較近,收入也比較可觀,一年能賺5—6萬元。”
基地負責人介紹,這批生豬出欄后,他們即將籌備新一批的仔豬入欄。春寒料峭中,一條生態養殖的共富之路正向著春天延伸。
近年來,清水縣依托自身區位優勢發展畜牧產業,圍繞“東南牛羊、西北生豬、中部蛋雞、全域草蜂”的產業布局,堅持“以草促畜,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理念,緊抓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契機,不斷優化完善全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特色養殖的致富路。(圖/文清水融媒記者王永強李榕)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