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遠門鎮依托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畜牧產業,走出了一條融合傳統智慧與現代技術的鄉村振興新路。從飼草種植到畜牧養殖,從標準化圈舍到鉚釘西北市場,一條“種養銷”一體的全產業鏈蓬勃發展,書寫著遠門“草畜一體化”的生動實踐。
走進遠門鎮鐵爐村辰福牧業,6棟標準化豬舍映入眼簾。養殖區、防疫區、有機糞處理區等一應俱全,自動投喂設備正有條不紊地運行著,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生豬在寬敞、干凈的圈舍內悠然踱步。
“我們這次上養豬苗4000頭,今天剛完成豬苗防疫落地采工作,這些豬仔預計今年六月份就能出欄,按當前市場行情,到時有望實現90萬元的純利潤。”企業負責人陳海全說。
近年來,遠門鎮依托“一線四帶一中心”的產業布局,建成百頭以上養牛小區3處、生豬養殖小區3處、養羊小區1處,推動養殖業向集約化、標準化轉型。鐵爐村生豬養殖片帶,目前已建成圈舍占地1.2萬平方米,總投資774萬元,年出欄生豬8000頭,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2萬元,可吸納20人在該養殖鏈上從事草畜一體種加銷產業。
“該片帶今年計劃再投資642.5萬元又建一處年出欄量不少于4000頭標準化圈舍,拉動更多當地群眾參與到草畜一體化發展全鏈建設中來,進一步拓展群眾增收渠道。全鎮以強輝、振輝、豐坤百頭以上的肉牛養殖企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飼草玉米4400畝,形成‘種養結合’循環模式。這種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遠門鎮將零散養殖戶納入產業鏈,實現規模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遠門鎮農業農村中心主任高志賢說。

遠門鎮以“草畜一體化”為核心,打造種、養、加、銷全產業鏈閉環。從“脫貧支柱”到“富民產業”,畜牧業已成為遠門鎮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在經濟效益方面,2024年,清水縣畜牧業總產值突破11億元,遠門鎮帶動農戶人均增收400元以上。依托“草畜一體化”全產業鏈,肉牛、生豬等畜牧產品正走出清水,銷往全國,邁向更廣闊天地。
發展畜牧業,遠門鎮有不可復制的“遠門經驗”。近年來,遠門鎮以其獨特的“種養循環+政策扶持+能人引領”三維模式,使畜牧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不僅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也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遠門大地徐徐展開。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